截面偏心的使用和理解
问题描述:
我们在建模时,经常会用到截面偏心的功能,使用该功能后,对结果是否有影响?如何影响?本文将结合以上2个问题进行说明。
解决方案:
问题1:使用截面偏心功能相当于在截面质心和建模点之间增加了刚臂,只有正确理解刚臂的作用,才能正确使用该功能,避免对结果产生错误的影响。
图1 简支梁模型
图1是截面、边界、荷载都相同的三个简支梁模型,以下分别简称模型上、模型中、模型下。模型上,使用了截面中上偏心,模型下,使用了截面中下偏心,模型中,无偏心。在自重作用下,结果如下:
图2 弯矩图
图3 支座反力图
对比弯矩图和支座反力图,可以看出,模型1和模型3都使用了截面偏心功能,但相比模型2的正确结果,模型1的结果正确,模型3的结果不正确。这里给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只要模型的空间位置,边界条件相同,则截面偏心对计算结果无影响。模型的空间位置相同,指单元截面质心的相对于边界节点的空间位置相同。
有限元计算中,对于粱单元,是等效为单元截面质心的连线,单元截面等效为质心,影响计算结果的因素是质心的空间位置。因此,建模点可以是任意位置,但通过截面偏心功能使模型的空间位置相同,对计算结果无影响,详见下图:
图4 模型空间位置
模型1虽然建模点不在质心处,但通过偏心功能,使截面的质心和模型2相同,因此,计算结果无影响;模型3同理。
问题2:将截面偏心等效为刚臂连接,可以得到结构的受力模型,刚臂能够传递荷载,但不产生变形,仅做刚体的位移。通过下面的问题模型进行说明。
图5 桥墩变截面偏心模型
该模型桥墩墩顶单元为矩形变截面,由1.5m*5.5m(H*B)到1.0m*5.5m变化,左
侧截面使用偏心功能,右侧截面无偏心。偏心设置如下图:
图6 偏心设置
以其中一个施工阶段为例,计算结果如下图:
图7 弯矩图
图8 轴力图
图9 剪力图
此模型中,墩顶和主梁节点通过弹性连接的刚性连接,效果和刚臂相同,下面通过力学的平衡方程,复核变截面单元的计算结果。
图10 节点弯矩图
图11 节点弯矩平衡图
图12 力学模型
主粱节点到墩顶节点的距离为6.2m,主粱截面顶点到质心的距离为3.10m,则弹性连接刚臂长度=6.2m-3.10=3.1m。
图13 质心距离
对变截面单元i端取弯矩,则有:
Mi=Fx*e+Fz*H-My=2125.2*0.25+2.3*3.1-47=491.43kN.m,程序结果
491.24kN.m,基本一致。对于右侧墩顶,由于无偏心,则竖向轴力的附加弯矩为0,合计弯矩非常小,根据上述计算原理,同样可求。如果桥梁墩粱实际空间位置如模型,则此处必然会出现比较大的附加弯矩。设计时需注意,并且尽量减少偏心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