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县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县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来源:百家汽车网
第28卷第11期 201l ̄r-6月 科技进步与对策 Vl01.28NO.11 Jun。20l1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我国县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成燕,梅姝娥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86) 摘要: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2009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县的科技进步与其经济发展、社会发 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数据分析表明,科技进步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县,科技进步对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均 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科技投入的正向影响也较大,而社会发展水平对科技投入 的影响很小。研究还发现,我国目前即使是这些科技进步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县(市),其科技的投入产出率 也不是很高。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投入;科技产出 DOI:10.3969/j.issn.1001—7348.2011.11.010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348(2011)11-0040—03 0 引言 人类的发展史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科技进 步推动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也促进社会的发展。县 (市)是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是保 持社会安定和政权稳固的重要基础。依靠科技进步促 1模型构建 本文旨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科技进步与社会 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型中主要包括3个系统: 科技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本文认为,社会系统 和经济系统与科技系统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科技系统 内部不同因素之上会呈现出不同的规律。为了更详细 地了解这种关系,本文进一步将科技系统分解为科技 投入子系统和科技产出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 进县(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任 务之一,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此,迫切需要研究我 国县(市)科技进步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 系,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发挥科技进步对县(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国内已有学者完成了 一科技投入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科 技产出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1 假设 些相关研究。赵小芳 等研究了我国科技进步与区 了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于沽 等运用DEA— 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姜钰【2 通过C-D生产函数研究 Maimqulst研究了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促进作用方面,国内基本没有定 (1)本文假设县域的科技投入对其科技产出有很 强的正向影响,即科技投人高的地区其科技产出也高; 反之,科技投入低的区域科技产出也低。 (2)本文假设县域的不同科技产出正向影响着县 域经济的发展,即科技产出高的县域经济发展程度高, 科技产出低的县域经济发展程度低。 (3)本文假设县域的不同科技产出正向影响着县 域的社会发展,即科技产出高的县域社会发展程度高, 科技产出低的县域社会发展程度低。 量研究,而国外在科技进步对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 医疗、教育、能耗及居民收入等方面)作用的研究则很 多。Jamele RigoliniI4 研究了科技进步对工人工资分布 的影响,Chaoqing Yuan等 通过C-D生产函数研究了 科技进步对能源的影响。但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进步 的影响,国内外均较少研究。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以县域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 与科技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研究县域科技系 统内部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的关系。 (4)本文假设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科技投入大,经 济发展水平低的县科技投入小。 (5)本文假设不同社会发展水平的县域对科技投 入有不同的影响,即社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对县域的 收稿日期:20lO—lO一26 作者简介:成燕(1986一),女,江苏南通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梅蛛娥(1968一),女,江苏如东人 博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第11期 成燕,梅姝娥:我国县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表1模型变量 .41. 科技投入大,社会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对县域的科技投 入小。 1.2潜变量与观测变量的选择 本文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县域科技进步与其经 济发展、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选取科技投入、 科技产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4个因素作为潜变量。 科技投入主要包括来自的科技投入,主要是政 府通过对企业的经费投放和对社会各界科技发展意识 提升的费用投入,这里分别用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和本级 科普支出来衡量;来自社会层面上的科技投入,主要包 括人员和财物的投入,分别以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 和风险投资基金来衡量;来自企业本身的投入,鉴于技 术创新的重要性,一般的企业都会设立研发机构或者进 行研发层面的投资,考虑到区域对该指标统计的便利 性,此投资经费本文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来 衡量。所以,潜变量科技投入的观测变量有本级科学技 术支出、本级科普支出、风险投资基金、万人拥有专业技 术人员数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5个。 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具有不断更新以及为不 同时期创新性活动提供详细细节信息的作用。所以在 很多的研究中,学者们常常将专利作为衡量一个地区 创新活动能力的指标 ,本文也将专利作为衡量区域 科技产出的重要指标。此外,科技的发展对高新技术 企业的促进效果应该是最为显著的,所以本文认为通 过区域的高新技术增加值也同样能够衡量该区域的科 技产出情况。因而,潜变量科技产出的观测变量有高 技术产业增加值、专利申请数、授权专利数和授权发明 专利数4个。 经济的发展程度通常是通过区域的GDP总量和 人均财政收入来衡量的。考虑到不同区域的人口密集 程度不同,即对GDP贡献的对象的数量不同,本文在 考量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加入了人均GDP这一衡量指 标。潜变量经济发展的观测变量有GDP总量、人均 GDP和人均财政收入3个。 区域的社会发展程度涉及到该区域的医疗水平、 教育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所以,本文中潜变量社会发 展的观测变量有万人拥有医护人员数、初中毕业生升 入高一年级的比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 纯收入4个。 设定的结构方程中潜变量与观测变量对应关系如 表1所示: 1.3模型的建立 鉴于以上的分析,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准备 、 为了应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本文提出的5个假 设,本文选取通过2009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 科技进步与对策 2.3模型评价 释权重在0.4以上,能够较好地解释潜变量。仅有高 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潜变量的解释程度十分微弱,仅 要评价此处设定的模型与数据是否拟合,需要比 较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再生协方差矩阵>:( )和样本协 方差矩阵S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拟合函数F(S, ( ))来表示,当F越接近0说明模型拟合得越好。 本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有: 有0.076。这主要是由于对我国广大的县域地区,科技 进步所带来的间接产出目前还是传统产业的提升。这 就要求县域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进行结构转型。 表3潜变量与其观测变量之闻的关系系数 一tr(S∑ ( ))+log j∑( )J—l0g{s J—P 其中,tr(A)表示举证A的迹,即矩阵A的对角线 元素之和,S和∑( )均为正定矩阵。要检验模型的拟 合度,仅需看检验统计量c一(N一1)min{F }的值,其 中N为样本容量。 但是,由于c收到样本容量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一 般不用这个量来检验,而用其它的由此发展出来的拟 合指数来检验。本文主要选取两个方面的拟合指数同 时检验:①绝对拟合指数,包括标准化残差均方根 (RMSEA),拟合优度指数(GFI和PGFI);②相对拟合 指数,包括CFI和TLI(即NNFI)。拟合指数值如表2 所示。 表2模型拟合指数值 RMSEA受样本容量N的影响较小,对参数过少 的误设模型较为敏感 ]。Steiger 认为,RMSEA达到 0.1表示好的拟合。本文中的RMSEA值十分接近 0.1,可以视为较好的拟合。 一般来说,GFI高于0.8,PGFI高于0.5就可以称 得上是比较好的拟合,本文这两个指标均达到目标。 CFI指数在卡方统计量的基础上,还使用了理论模 型和基准模型的卡方在非中心卡方分布下的期望值进 行调整,CFI和TLI均是权威推荐的指标。表2中, CFI达到0.8以上,TLI也十分接近0.8,均可视为较好 的拟合。 综上所述,本文的模型拟合较好。 3模型解释 3.1 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解释程度分析 模型中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解释程度如表3所 示。 从表3可以看出: (1)本级科学技术支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和本级科普经费的解释程度 均在0.5以上,能够比较好地解释潜变量。但是,风险投 资基金的解释程度就比较弱了。调查发现,我国的风险 投资基金运作的市场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对风险投 资基金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2)10万人专利申请数和1O万人专利授权数都能 够十分好地解释潜变量。lO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的解 (3)反映经济发展方面的3个变量均能够很好地 解释该潜变量。 (4)万人拥有医护人员数对社会发展的解释程度 比较低。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的区域万人拥有医护人 员数主要由两部分原因决定:该区域的社会发展程度 和的一些特殊医疗机构的设立,比如地方军区医 院。剔除以上第二个影响因素后,万人拥有医护人员 数显然能够较好地解释区域社会发展。 3.2假设验证 将结构方程模型通过AMOS 7.0拟合后,获得潜 变量之间的关系,如表4所示。 表4潜变量之间关系系数 (1)由模型拟合出来的结果可以看出,县域科技产 出的大小对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权重分别达 到o.632和0.617,这表明县域的科技产出对本地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但起着正向的影响,而且其影响 程度也较大。所以,假设2和假设3成立。 (2)从表3可以看出,县域科技投入对其科技产出 有一定的正向影响,权重为0.325。但是,由这个权重 可以看出,我国县域科技投入对其科技产出的影响并 不是很显著。这说明目前我国县域的科技投入产出率 并不高,所以假设1不成立。 (3)县域经济发展对其科技投入的影响程度很高, 第28卷第1l期 科技进步与对策 V_0I.28 No.11 20l1年6月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Jun.2O1 l 新一代主导产业之物联网预测 李遵白 ,杨德林。,吴贵生。 (1.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摘 要:新一代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终确定起着重要作用。清华大学技术创 新研究中心和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承担了中国科协“新一代主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研究”课题,自2009年6 月开始,针对物联网产业,进行了半年多的理论研究和调查分析工作,对其发展情况分别进行了理论预测 与调查问卷预测,研究结果将对国家层面的相关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主导产业;物联网;预测 DOI:10.3969/j.issn.1001—7348.20l1.11.011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1)11—0043—04 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域中具有龙头产业的地位。一 0 引言 般来说,新一代主导产业的规模到2020年都应该超过 新一代主导产业是指从现在起5到1O年内,可能 万亿元,并符合国家定义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要求。 以远高于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同时对相关产业有 根据这个标准,我们把物联网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产业 较强带动作用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在国家最新确定的 纳入到新一代主导产业的选择范围进行考察和论证。 达到0.791,所以假设4成立。可见,对于经济发展程 进步与对策,2008,25(5):108 111. 度很高的县,其科技投入也很高。 E3] 于洁,刘润生,曹燕,等.基于 DEA—Malmquist方法的我国 (4)县域社会发展对其科技投入的影响则不像经 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1979一 2004年EJ].软科学,2009,23 济发展对科技投人的影响那么明显,因子载荷仅有 (2). 0.141,所以假设5不成立。我国县域社会发展水平对 [4] JAMELE RIGOLINI.Education technologies,wage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 科技投入的影响很小。 ies,2004,75(1):55-77. 4 结语 [5] CHAOQING YUAN,SIFENG LIU,JUNI ONG wu.Re— search on energy—saving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ased on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J].Energy Poli— 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我国县域科技系统 cy,2009,37(2):842—2 846. 与经济系统以及科技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分 [6]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 析表明: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县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市),科技产出已经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 r7] ZHENZH0NG MA,YENDER LEE,CHIEN—FU PAT— 力,且其经济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其科技投入水平。 RICK CHEN.Booming or emerging?China s technological 但同时分析也表明,我国县域的科技投入对科技产出 cap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patent activities 的影响不是很强,具体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2009,76 (6):787—796. E8] STEIGER J H.Structural model evaluation and modifica— 参考文献: tion:an interval estimation approach[J].Multivariate Behav— ioral Researeh,1990(25):173一l8O. [1] 赵小芳,耿建忠,王芳,等.我国科技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07—2008年全国县(市)科技 相关性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37—39. 进步态势分析报告[R].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0. E2] 姜钰.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分析[J].科技 (责任编辑:陈晓峰) 收稿日期:2010-10-14 基金项目:中国科协研究项目(2009ZCYJ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XSH012) 作者简介:李遵白(I972一),男,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访问学者,清华大学MBA,研究方向为 电子商务与创新管理;昊贵生(1947一),男,安徽省贵池人,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 新管理、区域科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