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百家汽车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62256 U(45)授权公告日 2017.06.06

(21)申请号 201621353527.3(22)申请日 2016.12.10

(73)专利权人 中铁二十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

公司

地址 710119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新型工

业园企业壹号公园6号(72)发明人 姜智伟 吴生荣 张卫宾 李鹰 

王江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代理人 谭文琰(51)Int.Cl.

H02G 1/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2256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包括跨越架封顶网装置和检测装置;跨越架封顶网包括对称安装在高速铁路两侧的第一跨越架和第二跨越架、跨越在第一跨越架和第二跨越架之间的主承力绳索,主承力绳索的数量为两根,两根主承力绳索之间连接有横向绳索,横向绳索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横向绳索和两根主承力绳索组成梯形网结构;检测装置包括张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均安装在主承力绳索上,张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均与工控机的输入端连接。该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可及时获取主承力绳索所受张力大小及下垂的位移值,提高了跨越架封顶网系统的安全性。

CN 206225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跨越架封顶网装置和用来检测跨越架封顶张力和位移的检测装置;

所述跨越架封顶网包括对称安装在高速铁路(7)两侧的第一跨越架(3-1)和第二跨越架(3-2)、跨越在所述第一跨越架(3-1)和第二跨越架(3-2)之间的主承力绳索(1),所述主承力绳索(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主承力绳索(1)之间连接有横向绳索(2),所述横向绳索(2)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横向绳索(2)和两根所述主承力绳索(1)组成梯形网结构;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用来检测主承力绳索(1)所受张力的张力传感器(4)和用来检测主承力绳索(1)下垂位移的位移传感器(5),所述张力传感器(4)和位移传感器(5)均安装在主承力绳索(1)上,所述张力传感器(4)和位移传感器(5)均与工控机(6)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横向绳索(2)均匀设置在两根所述主承力绳索(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越架(3-1)和第二跨越架(3-2)的底部分别浇筑有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传感器(4)和位移传感器(5)分别安装在主承力绳索(1)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越架(3-1)和第二跨越架(3-2)均为阶梯型跨越架。

2

CN 2062256 U

说 明 书

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

1/3页

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

背景技术[0002]目前,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铁路建设不断的发展,在新建架空输电线路跨越高速铁路施工过程中要涉及跨越铁路问题,特别是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在架线、放线、拆线的过程中会涉及高速铁路安全,要想成功跨越高速铁路,必须满足高速铁路的运行特点及安全控制点,由于高速铁路作为人们出行最常用的交通方式之一,它的运行速度之快,安全之重,所以在进行跨越高铁施工的过程中,任何铁路上方的跨越施工都必须安全,以免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在跨越架封顶网施工时,主承力绳索所受张力以及下垂弧度必须与先前所计算额值均吻合,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架设好的输电线路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主承力绳索会出现下垂现象,若下垂的主承力绳索与高速行驶的火车接触,会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0003]授权公告为CN2023012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越架封顶网,该专利采用对称设置的跨越架,以及设置在跨越架上的多个由两根纵向主绳和多个横向辅绳构成的梯形网组成,该专利的缺点是在施工时及施工后人们不能及时获取主绳所受张力的大小及下垂的位移,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危险事故的隐患。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该跨越架封顶网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人们能够及时获取主承力绳索所受张力大小及下垂的位移值,提高了跨越架封顶网系统的安全性。[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跨越架封顶网装置和用来检测跨越架封顶张力和位移的检测装置;[0006]所述跨越架封顶网包括对称安装在高速铁路两侧的第一跨越架和第二跨越架、跨越在所述第一跨越架和第二跨越架之间的主承力绳索,所述主承力绳索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主承力绳索之间连接有横向绳索,所述横向绳索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横向绳索和两根所述主承力绳索组成梯形网结构;[0007]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用来检测主承力绳索所受张力的张力传感器和用来检测主承力绳索下垂位移的位移传感器,所述张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均安装在主承力绳索上,所述张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均与工控机的输入端连接。[0008]上述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横向绳索均匀设置在两根所述主承力绳索之间。[0009]上述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越架和第

3

CN 2062256 U

说 明 书

2/3页

二跨越架的底部分别浇筑有混凝土。[0010]上述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主承力绳索的两端。[0011]上述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越架和第二跨越架均为阶梯型跨越架。[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0013]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安装在主承力绳索上的张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可实时检测主承力绳索所受张力及下垂位移,有效提高跨越架封顶网的安全性,保证铁路的正常通行。[00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跨越架和第二跨越架的底部浇筑的混凝土,能够提高第一跨越架和第二跨越架的稳定性,提高跨越架封顶网系统的安全系数。[00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投入成本少,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操作,使用效果好。[001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电路原理框图。[0019]附图标记说明:[0020]1—主承力绳索;      2—横向绳索;          3-1—第一跨越架;[0021]3-2—第二跨越架;    4—张力传感器;        5—位移传感器;[0022]6—工控机;          7—高速铁路。

具体实施方式[0023]如图1所示的一种跨越高速铁路的跨越架封顶网系统,包括跨越架封顶网装置和用来检测跨越架封顶张力和位移的检测装置;[0024]所述跨越架封顶网包括对称安装在高速铁路7两侧的第一跨越架3-1和第二跨越架3-2、跨越在所述第一跨越架3-1和第二跨越架3-2之间的主承力绳索1,所述主承力绳索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主承力绳索1之间连接有横向绳索2,所述横向绳索2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横向绳索2和两根所述主承力绳索1组成梯形网结构。[0025]如图2所示,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用来检测主承力绳索1所受张力的张力传感器4和用来检测主承力绳索1下垂位移的位移传感器5,所述张力传感器4和位移传感器5均安装在主承力绳索1上,所述张力传感器4和位移传感器5均与工控机7的输入端连接。[0026]具体实施时,跨越在第一跨越架3-1和第二跨越架3-2之间的主承力绳索1所承载的张力是很大的,在设计主承力绳索1时,需要对主承力绳索1所承载的三种不同张力进行就算,第一:主承力绳索1在未拉伸的情况下的张力;第二:安装跨越架封顶网后,主承力绳索1所承载的张力;第三:主承力绳索1下垂导致意外事故时所承载的张力,所以实时检测主承力绳索1所承载的张力及下垂的位移是很有必要的,所述主承力绳索1上安装有张力传感器4和位移传感器5,能够实时检测主承力绳索1所承载的张力及下垂的位移,防止危险事故

4

CN 2062256 U

说 明 书

3/3页

的发生,提高跨越架封顶网的安全性。[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张力传感器4和位移传感器5均与工控机7的输入端连接,这样设计可方便人们的监测,可及时发现主承力绳索1所承载的张力和位移是否超过预算值,方便人们及时发现隐患。[0028]本实施例中,两根所述主承力绳索1和多根所述横向绳索2均平行设置。[0029]本实施例中,多根所述横向绳索2均匀设置在两根所述主承力绳索1之间。[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跨越架3-1和第二跨越架3-2的底部分别浇筑有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可提高第一跨越架和第二跨越架的稳定性。[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张力传感器4和位移传感器5分别安装在主承力绳索1的两端。[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跨越架3-1和第二跨越架3-2均为阶梯型跨越架。[00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5

CN 206225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