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技术的发展看学习理论的演变(3)
从教育技术的发展看学习理论的演变
相较于行为主义,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了明显的进步。
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出现的时候,一些现代化的媒体已经出现并被迅速地应用到教育中,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机等。相较于今天的多媒体、互联网,这些媒体,尚处在现代媒体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我们将这一时期划分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初级阶段。
上世纪二 ___代,幻灯、投影就被用来搞教育,接着无线电广播、也在学校教育和教育中应用。其最显著的效应是扩大了教育规模,提高了教育效率,减轻了教师负担。
由于这些现代教育媒体显而易见的教育优势,唤起了人们对现代教育媒体的广泛热情,我国就曾出现过一次次的电教热潮,“幻灯热”、“闭路热”等。每一款新媒体的出现,都能掀起一场教育应用热潮。这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现代媒体的教育应用,同时,也对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这些新媒体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考察一下这一时期的课堂教学形式,我们发现,虽然现代媒体在课堂教育中被广泛使用,但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并无本质差别,只是将传统的'“满堂灌”变为“电化满堂灌”。
如果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对传统媒体时期学习规律的认识和,那么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就是人们对初级现代媒体时期学习行为的探索和认知。虽然这些努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人类学习行为自身的复杂性,这些理论并未揭示学习行为的本质。因而,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的面貌并未产生根本改观。要认识学习行为的深层规律,有待于新的学习理论的诞生。而新的学习理论的诞生,有赖子科技水平的新发展。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科技的飞速发展 ___地改变了社会的面貌。个人电脑、多媒体、互联网的出现,使整个社会发生了 ___性变化,教育也不例外。
当多媒体和互联网走进课堂时,就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学习,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接受方式乃至教材的表现形式,都与传统的方式不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学习理论不再能有效地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呼唤新的学习理论。
在时代的要求下,新的学习理论应用而生,这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 ___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但是,它大大超越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发展成为 ___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源头可追溯至瑞士著名的学家、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即儿童认知过程中的同化与顺应理论。
斯滕伯格·卡斯和维果斯基等人继承和发展皮亚杰的理论,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融人其中,最终形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
定情境即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