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小巷“历程”》和答案
来源:沪江小学资源网 要点:语文阅读训练 收藏 3
众多阅读乐趣、隐藏知识、互动功能,不注册是无法体会的!
本文相关应用
天热得厉害,空气像团火,晒得柏油路(软绵绵松垮垮)的。
我拐进一条小巷。巷子不长,地上散扔着许多西瓜皮。这里背阴,还有一丝穿堂风。我放慢脚步。息一息浑身的燥热。
“哧溜——”,前面不远,西瓜皮托着一双高跟皮凉鞋,溜冰似的滑了出去。跌倒的是一个穿银灰色旗袍装的中年妇女,她飞快地从地上(站跳)了起来。我急忙收回目光,低头点香烟。我知道,她一定会涨红了脸,回头张望……
她又朝前走了,腿有点瘸,可能还忍着痛。她放心了——没人嘲笑她。我怀着为人做件好事的轻松感,目送那女人走出小巷,拐了弯。
人的修养和道德有时候会体现在一些极细微的地方……我遐想。
突然。“哧溜——”,这回轮到我了。谁让我放松了对西瓜皮的警惕,我摔了个四脚朝天。
我也许没有人看到……闪进我思维的第一个念头竞然也是这。可是,身后立即传来了清脆的笑声。我扭头一看,三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不知什么时候走进了小巷。她们正对着我指手画脚:
“嘻嘻、呵呵、哈哈……”其中一个穿连衣裙的笑得直不起腰来。
我费力地爬起身。踝关节可能扭伤了,钻心地痛。但我强忍着,在一片可恶的嗤笑声中一拐一拐地朝巷口走去。心中不免(愤愤然怦怦然)。
“哧溜——啪!”机会来了。报复吧!伴着尖叫,一个窈窕的身躯(跌滑)倒了。而且正是刚才笑我笑得最(放肆 肆虐)的那一位。
我想笑,想大笑,想对着她那撕破了的连衣裙笑个痛快。可是我没能笑出声来。她们向我投来羞赧的一瞥。
我返身走回小巷,开始艰难地、一块一块地拾起西瓜皮。
根据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
2.“我知道,她一定会涨红了脸,回头张望……”结合上下文,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应是
3.“我怀着为人做件好事的轻松感”,我做的好事指的是: 。
4.“她们向我投来羞赧的一瞥。”这里的“一瞥”说明了姑娘们既感到;又感到 。
5.本文的中心句是: 。
6.小巷“历程”实际也是“我”的思想历程。请写下“我”整个的思想发展变化。
参:
1.松垮垮站怦怦然跌 肆虐
2.看看有没有人看见了,有没有人在嘲笑她。
3.我假装没有注意中年妇女滑倒.并且没有嘲笑她。
4.刚才嘲笑“我”是不应该的,很惭愧;十分感激,因为我竟然没有报复.没有嘲笑她们:5.人的修养和道德有时候会表现在一些极细微的地方……
6.“我”的思想发展变化:见妇女滑倒,不嘲笑她;自己滑倒,被姑娘嘲笑.心中不免愤愤然;姑娘滑倒.想笑而没笑;拾西瓜皮,动手改变不文明的做法。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①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有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她:“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②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③他一项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④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给下列词语中黑体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自卑(bī bēi) 筹款(ch6u qiú)估量(liáng liàng)捐钱(juān juē)
2.联系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非富则贵:
(2)自卑:
3.写出文中词语的近义词。
交代()况且()拖累( )估量( )
4.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当妈妈取出5块钱捐款时,小男孩欲言又止的原因是
(2)了解情况后,妈妈教育小男孩 所以使他抬起了头,再也不感到自卑了。
(3)短文以《抬起头来做人》为题,这个题目的含义是 。用是 。
(4)文中画横线的四句话都使用了引号,请分别为这些引号选择准确的用法。
第①句: 第②句:
第③句:第④句:
A.标明直接引用的话B.标明需要强调的词
C.标明有特殊含义的词D.标明需要解释的词
参:
1、2、3略 4、(1)他觉得捐5块钱太少了,根本比不上别人。(2)不要低头
(3)做人要有尊严 帮助人树立自信,让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4)BCCC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感到很委屈,可又不知说什么好,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仙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少年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的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疾言厉色:
2.从文中我知道 是唐朝著名诗人,《滕王阁序》是他的优秀代表作。其实,在课外阅读中我知道“唐诗”是古人留给后人的重要文学瑰宝之一,其中著名的唐朝诗人还有 、 、 等。(2分)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爽朗( ) 浮现( )
4.爸爸原来认为 ,我对此持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 二是 。(3分)
5.在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中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用“”画下来。(2分)
6.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2分)
①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名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②“我”能言善辩,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③“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心服口服。
7.这篇短文说明了( )。(3分)
①大人说话时小孩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②大人们的家长制作风是要不得的。
③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8.仔细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先提出一个问题,再解决问题。(2分)
问题:
回答:
9.文中的“我”.凭借自己掌握的正确理由,说服了爸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曾教育过别人,或别人曾教育过你?请选择一件事,把你或他教育人的正确理由,用你美妙的笔记下来。(3分)
说:
参:
1,2,3略。4、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能插嘴
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
14岁的王勃写出了《滕王阁序》
5、略6、③7、③8、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