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学翻译的标准与译者的制约

文学翻译的标准与译者的制约

来源:百家汽车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学翻译的标准与译者的制约

作者:杨元元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5期

摘要:文学翻译是语言的艺术,其首要任务是实现审美交流,使目标语言读者体验到源语言读者乃至源语言文化的审美欣赏和审美价值。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考察多元语境,根据文本类型确立翻译策略,遵循审美评价的心理和审美标准,充分彰显原作的审美元素。 关键词:文学翻译;审美交流;文本类型;译者的制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艺术本质使得文学翻译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审美交流------使目标语言读者体验到源语言读者乃至源语言文化的审美欣赏和审美价值。文学作品不同于实用文本,如文件、商业著作、新闻报道和评论、法律文件等,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审美效果和可能引起的读者审美感受。因此,文学作品的译者既要是实际作品的译者,还要是有才能的创造性作家。

尽管文学作品的审美本质具有歧义的前提,但文学作品的译者可以努力传达原始语言的审美效果,反映原作的审美价值,尽管在审美影响上存在差异。在文学文本中,作者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利用形式元素来达到特定的审美效果,这些形式的元素不只是对主题施加影响,而是超越这一点,只有通过某种类似的表现形式才能在目标语言中再现。因此,语言的表达功能,在形式集中的文本中是主要的,必须在翻译中找到类似的形式来创造相应的意象,这样翻译才能成为真正的等价物(reiss,2004,P.32)。 文本类型对翻译的制约

根据Katharina Reiss(2004年)的说法,文本可分为以内容为重点的(信息)文本、以形式为重点的(表达)文本、以诉求为重点的(执行)文本和音频介质文本(第31-47页)。内容型文本涉及信息的有效交流和准确性,而形式型文本则涉及形式的审美和艺术创造性。以内容为中心的文本是根据其语义、语法和文体特点来判断的,以形式为中心的文本是根据它们的美学以及它们的文体、语义和语法特征来判断的,要相应地进行翻译。

由于文本的类型主要涉及翻译方法以及在目标语言中应保留的内容的相对优先性,因此文本类型涉及翻译时应考虑的语言要素。文学作品分为以形式为中心的文本,其中包括文学散文(散文、传记)、富有想象力的散文(轶事、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浪漫小说)和各种形式的诗歌民谣。(reiss,2004,P.35)虽然这些形式都起到了传达一些内容的作用,但如果原作者的外部或内部形式在翻译中没有得到保存,无论是在诗歌规范还是风格上,它们都失去了个性,或者它们的艺术结构。 文学翻译标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除了考虑文本的类型学外,还必须考虑源于翻译实践和写作理论的信实、表现力和优雅性;源于美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三种翻译原则;基于跨学科理论的翻译标准;具有哲学方法特征的翻译标准等。译者对翻译过程的需要敏感,包括所遇到的各种文本的文本类型,但翻译的判断决不应片面地、完全地以其在目标语言中的形式为依据。显然,对翻译文本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作为第一阶段,但随后必须是与原文进行比较的不可或缺的阶段。 翻译的任务

译者的任务是广泛、复杂和创造性的,它跨越学科和文化,对文学翻译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深刻而独特的翻译方式,译者拓展了人文创作的视野,应对了文学翻译中的创作挑战,保持了文学翻译中的艺术(再现)性。翻译创造了不同文学传统和知识传统之间的重要关系。它需要创造性的表达,语言的精确,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细微了解,以及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细微的风格感。译者根据原文文化、作者、文字特征、目标受众、目标文化的可接受性等因素,来决定是否应转换原始形象。

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译者所享有的创作自由与翻译作为过程和产品必然受到的多种制约之间的关系。重点不在于指出存在的制约因素,而在于探讨如何尽可能地打破审美制约,以再现原始语言的审美元素。对于信息转换的文学追求,应遵循审美评价的心理和审美标准,然后是审美目标语言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重建的审美标准,并以给予充分的翻译,彰显原作的审美元素。就像从事确立作品权威文本的学者一样,译者必须考察作者和文本存在的多种语境,将文本置于其文化、历史和审美背景中,也置于作者的全部作品的框架中。

据此,译者应广泛借鉴各种体裁、文化和语言,保持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从讨论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出,译者的任务受到约束,同时又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它不仅受到原文的制约,而且还受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编码现实的不同方式的制约,受到目标文化意识形态期望和表面上相同的诗歌模式的功能不对等的制约。另一方面,译者创造性地利用文化、语言和文学语境的变迁,可以在文学再创作中实现了目标语言的不同潜力。 参考文献:

[1] Katharina,R.(2004).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许均.文学翻译批评评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葉子南.英汉翻译对话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