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制度与制度创新的整体性

制度与制度创新的整体性

来源:百家汽车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5月 中州学刊 Mav 2002 第3期(总第129期)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No 3 文章编号:1003--075l(2002)03—0l41—03 制度与制度创新的整体性 王承哲 (河南宣传部.河南部州450003) 摘要:制度创新研窆应从系统论的角度.把制度创新作为动态的整体系统,抓住其动力学特征 舟析其固素、结构和功能.以找出一种动态、整体、有鼓的舟析方式。 关键词:制度创新方;整体性;悖论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制度创新作为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具有系统 获得结果。因此,从历时的历史动力学与共时的牡 的整体性。一切内在的、外在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会动力的结台上去把握制度剖新,是为了反观历史, 因紊,都在不同层次上,制约着制度创新的历史进 理解现实并预测未来,从而在创新和约束、无限和有 步.并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立体网状的结构系统。 限、相对和绝对的统一上给出制度剖新的辩证图景。 (二)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上来讲,制度刨新是 制度的动力学特征 组织学习和经验的统一。我们可将学习区分为两种 制度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存在着一些不 状态:其一,适应性学习。它关心的主要是效果问 可或缺的动力学特征,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题。其二,剖造性学习。它意味着,当组织成员愿意 (一)从历时与共时发展的一致性上来讲,制度 质疑其长期持有的、关于其使命、顾客、髓力或战略 是所史动力学与社会动力学的统一。由于制度的本 等的假定时,创造性学习就会发生。与适应性学习 质是 一种行为规则 ,而规则总是蕴含于特定的 相比,剖造性学习更可能导致竞争优势。因此,组织 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行为系统之中,所以 制度必须 学习主要指组织的创造性学习。学习需要形成一个 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就其性质而言.它就是 用以解释所感知到各式各样的信号结构。虽然这个 对这类环境引起的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习惯方 结构的最初“设计 是外在的、天生的,但接下来的 式。”0正是这一永恒的辩证矛盾,构成了制度创新 架构”却是个人经验的结果。经验可以分成两类: 的动力学机制。历史动力学与社会动力学的统一, 一类是个人从周围的物质环境中得来的,一类来自 内在地决定了在特定时代或阶段上制度所具有的潜 于社会文化语言环境。该结构由不同的类别组成, 在的创造力。所以,制度的潜在创造力从属于具体 这些从幼年逐渐演变而来的类别建构了我们的感 历史的动力系统,它只能在这个系统中产生、展开和 觉,并使我们具有保持分析性结果和经验的记忆。 在这类别之上,我们形成了思维模式以解释周围的 收稿日期:2002— 2—20 作者筒舟:王承哲(1965一),男,河南蜡阳^,河南宣传鄯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科技发展战略和。 14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州学刊2002年第3期 环境 这些类别和思维模式都将不断演变,反映了 新经验的反馈:有时是初始分类和模式的加强,有时 则导致了修正——这个过程就是“学习”。因此.思 维模式应通过新经验不断提炼。不言而喻,组织学 习和经验在本质上并非相互排斥的.相反.它们是互 补的和统一的。往往在学习中潜藏着经验,在经验 中蕴含着学习;学习以潜在的经验为启迪,经验以潜 在的学习为基础,二者并行不悖.互为因果。这种辩 证联结构成了{6I度创新的本质原因,从创造性的思 维方式上强化了{6I度创新的动力学特征,使制度变 迁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这种动力学特征在制度文明 的进步过程中获得了内在的同一。 (三)从制度的系统性上来讲,制度是 效用”系 统与“熵”系统的统一 在任何一个确定的创新阶 段,{6I度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整体系统,都存在着两 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状态函数:效用和熵 它们 各自内部及其之间的矛盾运动,在广阔的杜会背景 上构成了制度发展动力学的核心内容。 效用是对一个系统的功能的测量,它是由一个 可描述的难题域中的系统目标以及结台或汲取其他 外部系统要素的能力所决定的,而且这种效用是通 过该系统的规则所包含和传递的信息所表现的,所 以,非正式约束和正式约束都包含着与该系统功能 相关的信息。但在一个制度系统中,由于创新、相应 及其所携带的信息内容和信息量不断发生变化,所 以,绝对和理想的最高限度的效用值是不可能达到 的。因此,一个{6I度系统的最低和最高效用界限是 可确定的,它表明任何系统在最高和最低效用界限 间不断嚣E落,就是该系统具体而又生动的生存态。 另一方面,由于“熵 已成为人们研究一般系统 问题的约定的普适方法,熵既是对一个特定制度系 统衰变的测量,又是其衰变的条件。所以,熵作为一 种测量,它指明了特定制度系统已偏离它的最高效 用值、它所描述的创新及创新能力多么远。可见,相 对于效用来讲,对于熵的决定依赖于系统的信息内 容。因为,信息内容的衰减是系统要素歃乏有效性 的直接结果。同时,发生这种衰变的一个更重要方 式,就是引入竞争的、具有更强效用的可选择系统; 于是,人们抛弃熵系统而根据新的竞争系统工作。 这说明,对于所有相对的制度系统来说,由于自 身系统要素的有效性的不断衰减以及竞争存在的状 态条件,而被新的系统取而代之。由于当代舒瘦创 142 新的加速变化,对于熵条件的研究及把握就越来越 具有重要的、杜会的、科学的和认识论的意义。在这 里,熵构成了制度系统更迭速度的标志和条件,成为 制度系统动态发展的代名词。 以上分析表明,效用和熵是测量同一制度系统 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而任一制度系统又都存在着效 用与熵之间的静与动的辩证统一。 制度创新因素的系统性 {6I度创新的因素之所以是一个整体系统,就在 于各种因素本质上不是杂乱无序的.它们之间存在 着内在的有序性。这些因素包括初级行动团体、刺 激行动团体提出、选择、通过并实施创新方案.宴施 机制的强制性措施保证,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 等正式约束的冲突,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 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非正式约束的渐变,它们相互 联结、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了立体网状的结构 系统。以下是对这一结构系统内容的具体分析。 (--)从横的方面看,制度创新的因素系统不是 各种因素孤立的、毫无联系的堆砌,它是各种因素以 复杂的反馈机制合成的、具有积分性质的有机整体 影响{6I度创新的每一个因素都有它自身的特殊规定 性,对于制度的创新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整体大 于部分之和”。当多种多样的因素在客观上组成一 个系统时,整体的性质并不等于各个因素特征的简 单叠加或机械凑台,它们构成了一个完全新的质 ——系统质。系统质是总和的或整体的质,它是“作 为集成化和把许多因素联台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结 果而产生的新质,给我们以比各部分的总和更多的 东西。 ③然而,各种因素形成的结构系统及其系统 质并不能直接地观察到,只能借助于制度分析才能 揭示它,但它并非人们的骧测,它是各种因素普遍联 系和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一种必然的结构形态。 在影响制度创新的进程中,各个因素的特性从 属于整体结构的系统质。各个因素的变化、发展及 其功能的发挥,服从整个系统质的要求和愿望,表现 为实现系统的目的、手段和途径。因而,各个因素的 作用并不能发生,恰相反,各种具有特殊规定 性、起不同作用的因素,只有在它们相互作用普遍联 系中,才能作为影响和{6I约制度创新的力量表现出 来;只有在它们辩证的矛盾联结中,单个因素的变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制度与制度创新的整体性 才会引起整个结构功能的变动,从而影响和改变整 高,造成了推动制度向前发展的动力。在具体的因 个因素结构的系统质。所 ,每个因素一旦脱离了 素系统中,诸多因素对于制度创新的影响和制约,不 系统,便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必须把每个因素 仅在于其作用的性质不同、程度不同,而且在于作用 都放在这个结构系统中,以其内在的逻辑次序和辩 的方向不同。有的因素起推动作用,表现为正方向 证的反馈观点去作系统的考察,才能作出正确的解 的作用力;有的因素起阻碍的作用,表现为负方向的 释,在制度创新的复杂原因面前给各个因素 合理 作用力。各种因素的不同性质、不同程度、不同方向 的地位.从而真正地认识和把握制度创新的因素。 的作用力,呈现出一种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各种 (二)从纵的方面看,制度创新的因素系统具有 因素相互矛盾1相互对立的无序状态,恰是系统内辩 内在联结的层次性。各个层次的辩证统一是解释制 证统一的有序结构得以存在的前提、原因和表现形 度发展史上丰富而叉生动的事件和现象的根据。因 式。这是因素系统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的 素系统的内在层次性是由如下原因决定的:其一,诸 矛盾统一,正如吸引和排斥、质和量一样是须臾不可 多因素虽然统一于同一个系统中,但是各具不同的 分离的。它深刻地表明,因素系统的结构功能取决 规定性,有着本质的差别;其二,这些因素在影响和 于诸多因素的作用力的矢量之和,这种矢量总和的 制约制度创新的过程中,从形式上表现出直接性和 方向才是真正推动制度创新的方向。 间接性、显明性和隐蔽性、个体性和社会性的不同; 因素系统的内在矛盾运动及其有序程度波浪式 其三,这些因素在对制度创新的作用上,表现出功能 的不断提高。决定了制度的创新具有相当的起伏性。 的差异,它们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效果、不同的方 当因素系统的结构功能产生强大的正方向的推动力 式影响和制约制度创新括动的进行。因此,这些丰 时,制度便产生突飞猛进的创新;当它的结构功能产 富多样的因素,按照各自不同的特点组成了系统内 生较弱的力时,制度便出现平衡的、缓慢的进步;而 部不同的层次类型,表现出内在的纵向结构。 当它的结构功能产生负方向上的阻滞力时,制度的 各个不同的因素层次之间有机的结构联系,在 创新便处于暂时的停顿状态。由于因素系统的有序 制度创新发展史上显而易见。首先,虽然制度创新 程度在历史进程中是越来越高的,决定了制度的创 与社会变革并不是平行发展的,但是,制度创新的社 新在总体上是以快慢不一、起伏不平的速度向着人 会本质上集中地体现了这点。在社会变革的过程 类文明的目标挺进 . 中,制度创新因素的各个层次,都在普遍的各种激化 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以来,特别是市 了的矛盾中显著地突出出来,被变革的洪流冲压在 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时期,一方面由于 一起,摧垮了旧的阻碍制度创新的因素系统的束缚, 系统本身有序程度的提高增进了自身的功能,另一 重构了制度创新的新的基础和条件,即新的因素系 方面由于制度创新的巨大成果反过来以愈来愈快的 统。从而推动了制度创新的发生。 周期转化和渗入到因素系统的矛盾结构中,影响和 第二,不同的行动团体的形成与发展,从制度创 改变了各个因素的特性,系统性越来越强,从而加剧 新括动的组织结构上体现了各个因素层次的系统 了因素系统的结构功能对于制度创新的推动力,造 性。不同的行动团体是制度创新的一个特殊的重要 成了制度飞跃发展的加速度。这种辩证反馈所造成 因素;一方面它是制度本身发展的一种特殊结构,另 的创新效果,促进人们越来越自觉地去认识、把握和 一方面它又是各种社会因素的集合产物,它融二者 利用制度创新因素的系统规律。 于一身。在此,多层次因素的结构联结转化为制度 括动的组织形式,并反过来又通过不同行动团体间 ①T w舒尔蓖‘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美国 的争论,把因素系统的各个层次更有机地统一和再 农业经济学杂志}1968年第50期。②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现出来。初级行动团体实质上是熊彼特意义上企业 ——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转引自张字燕《经济发展与制 家的集合体。一旦他们发现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 度选择——对制度的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于制度变迁的成本,他们就会竭力推动制度变迁。 1991 @B库兹明‘马克思理论和方中的系统性原 (三)从动态的角度看,制度创新的因素系统充 则》.王炳支等译.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79页 满了内在的矛盾运动,促使自身的有序程度不断提 责任编辑:青石 1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