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高一级部十一月份模块检测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69分)
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目前可能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但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读图,完成问题。
1.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那么目前其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是( )
2.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读太阳系行星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地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地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使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行星绕日公转,互不干扰 D.地球有大气包围
2020年5月25日,随“鹊桥”中继卫星一同发射的“龙江二号”成功进入环月轨道(如图)。“龙江二号”装载低频射电频谱仪,当它运行到月球背对地球一面时,就开机观测,并记录数据;当它运行
到月球正对地球一面时,将数据传回地球。其探测工作将弥补频率30 MHz以下的超长波波段天文观测的空白。据此完成5~6题。
5.易对“龙江二号”与地球的通信产生干扰的是( )
A.陨石撞击 B.火山活动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
6.“龙江二号”卫星在月背可以更好的对宇宙进行电磁波超长波波段探测的原因是( ) A.地球电磁波干扰小 B.宇宙辐射强 C.太阳活动干扰小
D.月球引力小
寒武纪时期,地球上开始出现大量生物,因此科学家将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显生宙所包含的地质年代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读图,完成7~8题。
7.甲地质时期生物灭绝的根本原因是( ) A.冰川范围扩大 B.食物变得缺乏 C.生存环境突变
D.行星撞击地球
8.下列化石可能形成于乙地质时期的是( ) A.元谋人化石 B.盾皮鱼化石 C.霸王龙化石
D.猛犸象化石
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读图,回答9~10题。
9.鹦鹉螺( )
①出现在早古生代 ②出现在晚古生代 ③属于无脊椎动物 ④属于脊椎动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鹦鹉螺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的主要原因是其( )
①特殊的生存环境 ②特殊的生物属性 ③出现的时期早 ④外形与习性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为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若图甲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 A.外核、内核、地核 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
C.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
D.地壳、地幔、地核
12.图乙中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 A.5千米 B.17千米 C.37千米
D.400千米
北京时间2018年5月5日,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一夜之间爆发,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发出来。研究发现,基拉韦厄火山岩浆管道系统,从地下超过约60 km的深度一直延伸到地表。下面左图示意基拉韦厄火山景观,右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13~14题。
13.基拉韦厄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最有可能来源于右图中的( ) A.圈层① B.圈层② C.圈层③
D.圈层④
14.受基拉韦厄火山岩浆喷发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地球圈层是(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岩石圈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完成15~16题。
15.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低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6.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 A.16时至次日9时 B.9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城市某年4月5日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该城市该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说明此时( ) A.太阳辐射强度最大 B.地面辐射量最大 C.大气吸收热量最多
D.大气逆辐射最强
18.该日与该城市纬度大致相同的杭州市气温日较差大于该城市,可能是由于杭州( ) A.濒临海洋 B.天气晴朗
C.阴雨连绵
D.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下图为某海域7月份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该海域是世界上表层水温最高的海域之一。据此完成~20题。
19.图中S海域7月份的盛行风向和洋流性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西南风 风海流暖流 B.西南风 上升流寒流 C.东北风 风海流暖流
D.东北风 密度流寒流
20.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 B.增加沿岸地区气温
C.此季节该海域海雾天气更明显 D.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
某城市公园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来处理雨水。下图为该公园植草沟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可以( ) A.增加降水
B.减缓地表径流 C.减少下渗
D.增加水汽输送
22.推广此类公园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缓解热岛效应 ②构建生态景观 ③塑造地表形态 ④增大气温日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沿20°E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23.若下列各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地高、低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9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以下题。
24.右图中,等压面的起伏变化与气压分布的对应关系是( )
①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②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③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④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分析下表,回答以下题。
25.甲、乙两地气候( )
A. 都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B. 都具有明显的性
C. 甲具有明显的海洋性,乙具有明显的性 D. 甲具有明显的性,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26.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 ②太阳高度角小得多 ③云层厚,而且夜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 ①②④⑤⑥ B. ③④⑤⑥ C. ④⑤⑥ D. ①④⑤⑥
下图为“我国两个时段年等温线(℃)变化比较图”。回答以下题。
27.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 )
A. 华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南方地区 D. 东北地区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以下题。
28.全球气候变暖与图中的________环节的增强直接相关(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图1为长江中游河段与某湖泊的水体交换示意图,图2为图1中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随季节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9.下列依据图中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湖泊储水量最大的时间点是③
B.8月,PQ河段流速最快
C.一年中,PQ河段由P流向Q的时间长 D.10月,PQ河段流向为PQ
下图是已建成的雄安“雨水街坊示范区”,它成为雄安打造海绵城市的标志工程。示范区以雨水花园为主的雨洪管理贯穿全园,展示了雨水从下落、收集、滞留、净化,到下渗的全过程,集生态景观、建筑创新技术、雨洪管理、悦享休憩于一体,形成优异的生态水循环系统。据此完成问题。
30.雄安“雨水街坊示范区”,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下渗 C.植物蒸腾 D.降水
31.“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后能够
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②减少城市内涝发生 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④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据此完成问题。
32.该污水处理系统
A.工程复杂,基建投资大 B.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 C.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
D.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
33.地面坡度要在2%—8%,原因是
A.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 B.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 C.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降低土壤污染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下图甲所示;图乙
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34.图甲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35.读图甲和图乙,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36.沿海各地没用此法获取淡水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成本高 B.破坏环境 C.效率低
D.技术不成熟
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植被以森林为主。据此完成7~8题。 37.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植被分别是(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38.造成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据塔斯社报道,2018年5月,俄罗斯西伯利亚发生森林火灾,燃烧面积达66 441公顷。截至12日白天,消防队共扑灭12 672公顷的森林大火。右图为俄罗斯森林大火景观图。据此完成39~40题。
39.此次大火破坏的森林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0.该植被分布区的气候特征为( )
A.全年寒冷干燥 B.全年温和湿润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温和短暂,冬季寒冷漫长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4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4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广玉兰原产北美洲东南部,花大、白色、芳香,为美丽的庭园绿化观赏树种。回答问题。43.该树种属于( )
A.常绿林 B.落叶林 C.针叶林 D.灌木丛 44.该树理想的生存环境特点是( )
A.干冷 B.干热 C.暖湿 D.冷湿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45~46题。
45.该景观图反映的自然景观是( )
A.温带草原 B.热带草原 C.寒带苔原 D.亚寒带针叶林 46.该景观图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亚马孙雨林 D.东非高原
2021-2022学年度高一级部十月份模块检测
地理试题
第Ⅱ卷(共31分)
47.(9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
_____(1)图中包括_______种水循环类型,其中,对陆地淡水更新最多的是___________循环。(2分) ______(2)可以代表夏季影响我国的东南季风的是__________,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环节是_名姓__________,能代表长江滚滚东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3分)
______(3)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4分)
______ ____ _级班
48.图一为北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二为太平洋沿170°W经线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一中,甲、乙、丙、丁四个海区中,能形成大渔场的是________,请说明判断依据。(2分)
(2)图一中,A、B、C、D四处海水盐度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__,请说明判断依据。(4分)
(3)三个观测站由低纬向高纬排列顺序是_______,请说明判断理由。(3分)
(4)据图说明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3分)
座号
49.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分)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热力环流示意图。
(1)左图中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图中的 (填选项),试说明理由。
理由: (2)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是 , 民居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用以上原理进行解释。
(3)用箭头在右图中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4)假如右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5)假如右图所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请你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两条合理性建议。
2021-2022学年度高一级部十一月份模块检测
1.C 2.B
3.B 4.A [第1题,太阳系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可判断出乙为地球,B正确。甲为金星、丙为土星、丁为海王星。故选B。第2题,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形式存的原因是地球的温度适宜,地球温度适宜的原因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A正确。故选A。]
5.C 6.A [第3题,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电离层,从而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从而对“龙江二号”与地球的通信产生干扰,C正确;受陨石撞击的概率小,不是“易对”通信产生干扰的因素,A错;与火山活动关系不大,B错;注意理解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的区别,太阳辐射对通信不存在干扰,D错。故选C。第4题,月球自转和绕地公转周期相同,使得月球始终只有正面面向地球,而月背始终背向地球,在月背受地球电磁干扰小,更适合对宇宙进行电磁波超长波波段探测,A正确;并不是月背宇宙辐射强,也不是月背太阳活动干扰小,B、C错;月球引力在月球正面和月背差异不大,D错。故选A。]
7.C 8.B [第5题,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生物灭绝的根本原因,C正确;行星撞击地球是一般认为是恐龙灭绝的原因,D错误;冰川范围扩大和食物变得缺乏不是生物灭绝的根本原因,A、B排除。故选C。第6题,据图可知,乙地质时期即古生代中期,可判断主要是鱼类动物时代,因此可以在乙地质时期形成的是盾皮鱼化石,B正确;元谋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应在新时代时期,A错误;霸王龙化石出现在中生代,C错误;猛犸象化石是在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生长在哺乳动物时代,D错误。故选B。]
9.B 10.B [7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③正确,④错误;早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如三叶虫、笔石和鹦鹉螺等,①正确,②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第8题,结合材料分析,鹦鹉螺自出现以来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说明其出现时间早;其外形和生长习性变化很小,是现存软体动物中最古老、最低等的种类,也是研究生物进化、古生物与古气候的重要材料,因此被称为“活化石”,③④正确。故选B。]
11.C 12.A [第9题,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b表示地壳,a表示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c表示岩石圈。故选C。第10题,地震波在经过莫霍面时波速会发生改变,图中显示,在地表以下5千米处波速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图乙中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5千米,故选A。]
13.B 14.D [第11题,基拉韦厄火山岩浆管道系统从地下超过约60 km的深度一直延伸到地表,说明火山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右图中的圈层②为上地幔。故选B。第12题,由左图可以看出,岩浆喷发过程中穿过岩石圈,岩浆喷发到地表冷却凝固后直接改变岩石圈表面形态,形成新的岩石圈表面,因此受基拉韦厄火山岩浆喷发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地球圈层是岩石圈。故选D。]
15.B 16.B [第13题,气压和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图中①处的气压高于②处,④处的气压高于③处,排除A、D。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③处气压高于②处,B正确、C错误。故选B。第14题,女主角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逸,说明风从海洋吹向,即近地面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因此当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时,女主角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逸。由图可知,在9时至16时时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故选B。]
17.D 18.B [第15题,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时一般出现在12时,A错误。地面辐射最强时出现在13时,B错误。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此时大气热量收入与支出相等,大气逆辐射最强,C错误,D正确。故选D。第16题,若杭州天气晴朗,则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就会造成气温日较差大,B正确。濒临海洋气温日较差小,与题意不符,A错误。4月5日杭州不会出现阴雨绵绵的天气,C错误。此时,杭州还没有受到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D错误。故选B。]
19.B 20.C [第17题,根据海陆轮廓信息和经纬度位置可知,图中S海域位于北印度洋海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风的吹拂下,S海域深层海水上泛,形成索马里寒流,B正确。故选B。第18题,寒流对沿岸地区的影响是降温减湿,暖流的影响是增温增湿,B、D错误。索马里寒流由南向北流,北上海轮顺水航行,航速会增加,A错误。夏季索马里寒流流向水温高的海区,近洋面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在低空积聚,形成海雾,C正确。故选C。]
21.B 22.A [第19题,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能增加坡度的粗糙度,能减缓地表径流,故B正确。植被有截留坡面径流的作用,增加坡面下渗量。故C错误。并不能增加降水和水汽输送。故A、D错误。第20题,此类公园增加,使城市河道或沟渠边坡植被增加,能缓解热岛效应,使河道或沟渠边坡生态景观变得美观,没有改变地表形态,还是河道沟渠,植被增加使气温日较差变小。故A正确,B、C、D错误。] 23.C 24.B 25.D
26-30CDDDB 31-35ABBDD 36-40CBBCD 41-45ACACB 46D
47.【答案】(1)三(1 分) 海陆间(大)(1 分) (2)C(1 分) E(1 分) E(1 分) (3)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4分)
(4)联系四大圈层,促进全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塑造地表形态。(4 分)
48.答案: (1)甲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2)C、D、B、A 海洋表层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A、B两个海区纬度高,盐度低;C、D两个海区位于副热带,盐度高;A海区受寒流影响,盐度最低;C海区受暖流影响,盐度最高。
(3)②①③ 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4)海水温度随海水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海水至1 000米深度,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水深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水温变化不大,保持低温状态。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第(2)题,根据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判断。海洋表层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读图可知,A、B两个海区纬度较高,盐度低,A海区受寒流影响,盐度最低;C、D两个海区位于副热带,盐度高,C海区受暖流影响,盐度最高。第(3)题,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比较三个观测站表层水温即可判断。第(4)题,从整体变化和不同深度变化两个角度描述。
49.【答案】 (1)D;石质地面增温、降温较快,石质地面比山林温差大;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大
(2)热力环流;石质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房前石质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3)(4)西北风
(5)乙;增加绿地面积(绿化楼顶、绿化墙壁);增加水域面积;建通风廊道;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等。
.(12分)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的一部分,面积约386万平方千米,是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图乙为“7月份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析阿拉伯海成为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的原因。 (6分)
(2)图中甲海域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受周边陆地影响大。(6分)
(2)位于副热带海域,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红海海域较封闭,与外界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6分) 6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一位深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罗、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1)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4分)
(2)荒漠植被具有哪些主要特征?(3分)
63.【答案】 (1)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2)夜间缩小或退化;具有肉质茎或叶;根系发达。
47.清明节期间高中生张小明前往我国某森林公园进行研学旅行。在公园里,他发现有一些树上深绿树叶中有些树叶开始枯黄脱落,而有一些光秃秃树上开始长出嫩绿叶,他查阅资料绘制了公园里两种树的树叶凋落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如图)。甲、乙树种最有可能属于( )
A.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C.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48.城市绿化离不开树木,但树木落叶又会影响环境卫生。图甲和图乙分别为樟树和白桦树落叶景观图。樟树与白桦树落叶最多的季节是(
图甲
图乙
A.二者都以秋季为主 B.二者都以夏季为主
C.樟树以春季为主,白桦树以秋冬季为主 D.樟树以秋季为主.白桦树以冬春季为主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