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管理与改革期末复习资料 2013

中国管理与改革期末复习资料 2013

来源:百家汽车网
中国管理与改革辅导课(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关于地方在政治透明方面不正确的是 ( D )。 A.政务公开 B.警务公开 C.司法公开 D.干部竞争上岗 E.任前公示 2、\"社会分工论\"是有(A)提出。 A.摩尔根 B.卢梭 C.霍布斯 D.马克思 3、网络时代结构更加扁平,由一个中向多个中心转移,的权力配置呈现(D)趋势。 A.集群化 B.统一化 C.集中化 D.分散化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它是( B )。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行政机构 C.最高司法机关 D.最高军事统辖机关 5、有效以( D )为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 B.公共效益 C.绩效 D.公众满意度 6、下列不是干部交流回避“四避”原则的是:(C)。 A.避籍 B.避亲 C.避岗 D.避熟 E.避嫌 7、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坚持:(B)行政机构改革方向。 A.大、小社会 B.小、大社会 C.垄断 D.全能 8、重塑的改革趋向体现在“控制行政理念”向(C)转变。 A.即使行政理念 B.信息行政理念 C.服务行政理念 D.人本理念 9、衡量一个是否有效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其(C)如何。 A.职能 B.效益 C.政绩 D.效率 10、下列关于地方的专有权力不正确说法的是(B)。 A.地方教育事业 B.维护社会治安 C.地方财产管理 D.本地区财政、税收、工商、贸易管理 11、世界上惟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C )。 A.法国 B.美国 C.瑞士 D.英国

12、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制定( B )是规范审批程序、审批方式最有效的手段。 A.行政审批法;B.行政程序法C.行D.行政裁决制度 13、( C )是社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A.组织质量 B.机制质量 C.市场质量 D.质量 14、放权和退却的程度以( B )的高低为限度 A.市场质量 B.社会质量 C.质量 D.组织质量 15、职能是一种( D )职能。 A.事务性 B.行政性 C.服务性 D.公共性 16、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以改革( D )为重点,探索干部管理新机制 A.公务员制度 B.政绩考核 C.干部人事制度 D.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机构改革宗旨是适应( A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产品经济 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18、知识经济时代以( C )为基础。 A.权力配置 B.组织机制 C.信息技术 D.产品更新 19、法治的核心是( A )。 A.依法行政 B.执法必严 C.违法必究 D.依法办事 20、公共危机中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有( A )。 A.龙卷风 B.恐怖事件 C.疾病流行 D.飞机失事 E.民族冲突 21、( B )是世界上第一个设立议会监察专员公署的国家。 A.德国 B.瑞典 C.美国 D.英国 22、行政审批制度处理和协调的重点是:( A )。 A.行政机关外部并且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B.行政机关内部 C.上级行政机关 D.下级行政机关 23、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向( C )转化。 A.科层制组织 B.职能型组织 C.扁平型学习型组织 D.服务型组织 24、责任建构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归责原则基础上的( B )制。 A.首长负责 B.问责 C.行政监督 D.引咎辞职 25、法制的核心是( A )。 A.依法办事 B.依法行政 C.依章办事 D.依章行政 26、下列不是有效的基本价值的是( C )。 A.制度效率 B.技术效率 C.组织效率 D.配置效率 27、下列不是的本质特性是是( B )。 A.阶级性 B.政治性 C.社会性 D.自律性 28、狭义概念的仅指国家政权机关中的( C )。 A.司法机关 B.立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军事机关 29、网络经济对管理首要的冲击是对( D )决策自主权的要求。 A.领导层 B.高层 C.中层 D.低层

二、多选题 1、职能转变的方向应该是( ABCDE )。 A.自身管理 B.内外协调 C.市场监管 D.社会管理E.公共服务 F.规划发展 2、职能是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 BCD )房门的管理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应起的作用。A.文化 B.政治 C.经济 D.其他社会事务 3、干部交流规范化要遵循的原则是( ABCDE )。 A.回避原则;B.兼顾原则;C.需要原则;D.稳定原则;E.适岗原则 4、2008年机构改革方案中新组建的大部分别是:( BCDE )。

A.环境保护部 B.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D.工业和信息化部 E.交通运输部 5、所谓社会质量,是指社会自身的各种因素进行 ( ABCD )的水平和能力。

A.自我组织 B.自我运作 C.自我发展 D.自我管理 E.自我监督

6、面对全球化我国改革的路径选择是( ABCDE )。 A.管理理念与世界接轨 B.建立精简、高效 C.加强行政管理法治化建设

D.重新界定职能 E.变革管理方式 7、衡量宏观能力的标准是( BCD )。

A.央行宏观能力的百分数 B.行政组织能力的百分数

C.财政宏观能力的百分数 D.金融宏观能力的百分数

8、危机管理的决策机制包括( AB )。

A.建立危机决策信息系统 B.建立长期稳定的专家联系制度

C.建立危机管理的沟通系统 D.建立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

9、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是( ABCDE )。 A.合法原则 B.合理原则 C.效能原则 D.责任原则 E.监督原则

10、1998年机构改革的原则是( ABCD )。

A.转变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B.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调整组织结构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C.权责一致的原则 D.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

11、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ABCD )。 A.干部选拔民主化 B.实绩考核科学化 C.干部资源网络化 D.干部交流规范化

12、要实现其职能向市场化的转换必须做到:( ABCD )。

A.健全培育市场、规制市场的职能 B.加速采购的市场化进程

C.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步伐 D.完善国有资产管理 13、建立健全有利于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各项制度主要包括( ABCD )。

A.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 B.任期试用制 C.辞职降免制度 D.部分领导干部聘任制

14、我国国家机构的构成包括( ABD )。

A.国家 B.国家行政机关 C.中国党的各级委员会

D.国家审判、检察、军事机关 E.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5、按危机发生的领域公共危机可以分为( ABCDE )。 A.经济危机 B.民族危机 C.政治危机 D.生态危机 E.疾病危机

16、有效的内涵体现在( ABCD )。

A.有效以公众满意度为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B.有效的基本特征是现有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C.有效是有限 D.有效是分权的 17、国外审计机关审计的内容主要有:( ABC )。 A.绩效审计 B.专项审计 C.财政审计 D.预算审计 18、关于对权力实施监督的观点主要是( ACDE )。 A.党内监督 B.监督 C.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

D.法律监督 E.人民群众的监督

19、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是( ABCDE )。

A.危机管理的不确定性 B.危机管理的应急性

C.危机管理的预防性 D.危机管理的综合性 E.危机管理的国际性

20、关于政治改革的论述是( BCD )。 A.政企分开 B.党政分开 C.权力下放 D.精简机构 21、网络经济时代的职能开发的内容是( ABCDEF )。 A.数字化管理职能 B.培育环境职能 C.扩充教育职能 D.宏观经济预警职能

E.信息安全职能 F.电子的延伸职能

22、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BCD )。

A.4 B.要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C.必须按干部人事工作规律办事

D.必须遵循民主政治的原则

23、的权力监督思想中关于如何对权力实施监督的观点主要包括( ABCD )。

A.党内监督 B.人民群众的监督 C.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 D.法律监督

24、的起源理论有 ( ABCDE )。 A.先秦诸子“止争论” B.霍布斯、洛克、卢梭为代表的\" 社会契约论\"

C.马克思主义起源论 D.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自然论”

E.摩尔根:\" 社会分工论\"

25、社会性公共组织包括:( ABCD )。

A.经济组织 B.社会组织 C.服务组织 D.文化组织 26、的反理论包括( ABCDE )。 A.以权力制约权力 B.以法律制约权力 C.以民主制约权力

D.以民主党派的监督制约权力 E.以党内监督制约权力 27、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固定收入税种的类别是( ABCDEF )。

A.土地使用税 B.营业税 C.个人所得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E.房产税 F.地方企业所得税

28、法治的评价标准是( ABCD )。

A.价值标准 B.权力行使标准 C.行政构造标准 A.建设良好的参与环境 B.建设良好的参与机制

C.积极引导和扶持公民社会,重视其发展 D.有法律的规范

D.职权范围标准

29、我国的纵向层次分别是( ABCDE )。

A.省 B.乡 C.地级市 D.市县 E.() 30、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固定收入税种的类别是(ABD)。

A.关税 B.消费税 C.土地使用税 D.企业所得税 31、我国地方制度创新的实践中干部选拔和权力制约包括( ABCDEF )

A.干部竞争上岗 B.乡镇长直接选举 C.公推公投 和两票制 D.行政诉讼 E.离任审计 F.监督

32、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机制主要有:(ABCDE)。 A.考录机制 B.考核机制 C.竞争机制 D.监督机制 E.培训机制

33、法治的基本特征是 ( ABC )。

A. B.诚信 C.责任 D.透明 34、下列属于人为因素引起的公共危机的是(ABCDE)。

A.恐怖事件 B.疾病流行 C.煤矿爆炸 D.飞机失事 E.战争

35、责任的责任体系包括( ACD )。

A.政治责任 B.经济责任 C.法律责任 D.道德责任 36、国外行政监督反法的类型包括( ABC )。 A.综合型反法 B.实体型反法 C.程序型反法 D.制度型反法

37、国外行政监督中实行透明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

A.向国会报告制度 B.公开办事制度 C.文件公开制度 D.服务承诺制度

38、地方的工作部门分别是( ABC )。 A.垂直领导关系 B.业务指导关系 C.双重领导关系 D.直接领导关系

39、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是(ABCD)。 A.从被动服从型向主动应对型转变 B.从体力操作型向知识智能型转变

C.从例行程序到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和不断创新 D.从不信任到对话式合作

40、国外审计机构审计内容包括( BCD )。 A.工程资金审计 B.财政审计 C.专项审计 D.绩效审计

41、干部选拔民主化主要是通过( ABCD )。 A.扩大公示制 B.完善选举制 C.推行票决制 D.改进委任制

42、构建主导—多元参与的地方治理模式需要做到( ABCD )。 43、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 ABD )。

A.科学化 B.民主化 C.法制化 D.制度化 44、透明的内涵是( ABD )。 A.组织透明 B.法制透明 C.决策透明 D.行政行为透明 45、市场失灵的两种类型是( BD )。

A.寻租及 B.市场固有的缺陷 C.制度缺失 D.市场发育不完善出现的功能缺陷 46、和地方的共有权力有:( ACDE )。 A.保护与公民权 B.实施社会保障 C.维护社会治安 D.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E.其他依法应由与地方共有的权力

47、公共危机的类型按原因可分为( BC )。 A.地方性危机

B.不可抗拒自然因素引起的危机

C.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 D.全球性危机

48、我国地方制度创新的实践中行政效率和廉洁自律包括( BCD )。 A.乡镇长直接选举

B.强化行政责任,实行多种承诺制度 C.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D.急事急办制度(公共服务方面的紧急事务) 49、机构改革动力有( ABCDE )。 A.社会文化的变迁 B.经济改革 C.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D.国际环境的变化 E.政治改革

50、地方治理包括其他横向部门和纵向层级的:(ACDE)

A. B.私人部门 C.市民 D.志愿(第三)部门 51、职能的含义包括( ABD )。

A.职能是国家职能在一个特殊方面的体现 B.职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C.职能是一种私人性的职能 D.职能是一种公共性的职能

52、构建法治的途径是( ACD )。 A.提高制度质量 B.完善法制约束机制

C.加快行政程序建设 D.完善对行为的监督机制 53、国外审计机构类型包括( ACD )。 A.社会审计(民间审计) B.审计 C.国家审计 D.内部审计

54、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新的管理模式需要( ABCD )。

A.增强与社会各种力量互动的能力 B.建立一个杜绝权力市场化现象的硬政权

C.建立新型的责任 D.建立新型的高能 55、社会中介组织的基本特征是( ABCDEF )。 A.非性 B.非营利性 C.公意性 D.公正性 E.服务性 F.规范性

三、简述题

1、简述法治的具体内涵。

答:1、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权力的取得源于法律,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对部门的设立和职责作出明确规定,保证行政权的合法性 2、依法行使职权,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其权力的行使方式、行使程序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精神 3、权力的行使过程及其结果受法律的监督和控制。 2、简述有效的内涵。

答:(一)有效以公众满意度为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二)有效的基本特征是现有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有效是有限 (四)有效是分权的。

3、简述机构改革动力。

答:(一)经济改革 (二)政治改革 (三)社会文化的变迁 (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五)国际环境的变化。

4、简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答:(一)合法原则 (二)合理原则 (三)效能原则 (四)责任原则 (五)监督原则。

5、简述网络经济时代应培养和开发的职能。

答:(一)数字化管理职能 (二)培育环境职能 (三)扩充教育职能 (四)宏观经济预警职能 (五)信息安全职能 (六)电子的延伸职能。

6、简述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答:1、从被动服从型向主动应对型转变 2、从体力操作型向知识智能型转变 3、从例行程序到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和不断创新 4、从不信任到对话式合作。 7、简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 答:(一)干部选拔民主化 (二)实绩考核科学化 (三)干部资源网络化(四)干部交流规范化。 8、简述责任的实现途径。

答:(一)转变观念 (二)理顺,将及其公务员的责任以职能、公务员职责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加强公务员良好的政德修养 (四)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

9、简述和地方关系法定的必要性。

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和地方关系法制化 2、行政管理改革要求和地方关系法制化 3、行政效率的提高要求和地方关系法制化 4、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要求和地方关系法制化 5、地方之间矛盾的解决要求和地方关系法制化 6、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团结要求和地方关系法制化。

10、简述机构改革的阻力。

答:(一)政治改革滞后成为制约机构改革的瓶颈 (二)和地方权责不清、条块分割,阻碍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配套改革的不完善也影响机构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四)改革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的斗争阻碍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机构改革受习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

11、简述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和地方固定收入税种的类别。

答:1、固定收入:关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 2、地方固定收入:营业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 、地方企业所得税。 12、简述危机结束后的管理模式。

答:(一)恢复和重建社会秩序 1、民众灾难心理创伤的安抚和慰藉 2、灾后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重建 (二)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危机管理 (三)处置责任人。 13、简述高效的服务型应该具备的构成要素。 答:(一)要有明确的服务理念 (二)要完善约束机制,建立完整正确的评议监督机制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三)建立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现代化服务手段。 14、简述干部交流规范化要遵循的原则。

答:1、回避原则 2、适岗原则 3、需要原则 4、稳定原则 5、兼顾原则。

15、简述机构改革的阻力。

答:(一)政治改革滞后成为制约机构改革的瓶颈 (二)和地方权责不清、条块分割,阻碍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配套改革的不完善也影响机构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四)改革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的斗争阻碍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机构改革受习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

16、简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 答:(一)干部选拔民主化 (二)实绩考核科学化 (三)干部资源网络化(四)干部交流规范化。 17、简述构建法治的途径。

答:1、提高制度质量 2、加快行政程序建设 3、完善对行为的监督机制。

18、简述网络经济时代应培养和开发的职能。

答:(一)数字化管理职能 (二)培育环境职能 (三)扩充教育职能 (四)宏观经济预警职能 (五)信息安全职能 (六)电子的延伸职能。

19、深化机构改革的具体途径中行政观念创新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依法行政观念 2、勤政廉政观念 3、行政社会化观念 4、小大服务、小大市场观念 5、有限观念 6、廉价高效观念 7、竞争观念 8、开放观念。

20、简述法治的评价标准。

答:1、价值标准 2、权力行使标准 3、行政构造标准 4、职权范围标准。

21、简述社会中介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1、非性 2、非营利性 3、公意性 4、公正性 5、服务性 6、规范性。

22、简述面对全球化我国改革的路径选择。

答:(一)管理理念与世界接轨 (二)建立精简、高效 (三)加强行政管理法治化建设 (四)重新界定职能 (五)变革管理方式。

23、实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绩考核科学化要做到哪些方面?

答:1、完善考核体系 2、划清实绩界限 3、改进考察手段。

24、简述我国架构的主要内容。

答:我国的纵向层次:()、省、地级市、市县、乡 我国的横向层次:即的工作部门,如的工作部门分为:、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等。 地方的工作部门三种情况:业务指导关系、双重领导关系、垂直领导关系。

25、简述转型期现象的主要特点。

答:(一)呈高发蔓延之势 (二)现象的群体性特征明显 (三)现象集中在转换的交汇点 (四)现象集中在监控系统的乏力部位 (五)现象集中在人、财、物供求的关键环节 (六)多种经济成分共存,使和国有经济领域人员成为被拉拢的对象 (七)行业不正之风猖獗 (八)分子的“年龄现象”。

26、简述知识经济时代的改革的特点。

答:(一)用知识经济更新我国管理理念 (二)使组织向扁平型学习型组织转化 (三)职能以科技教育为核心进行配置 (四)把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伍 (五)创造新的管理模式。

27、实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绩考核科学化要做到哪些方面?

答:1、完善考核体系 2、划清实绩界限 3、改进考察手段。

28、衡量宏观能力的标准是什么?

答:1、行政组织能力的百分数 2、财政宏观能力的百分数 3、金融宏观能力的百分数。 29、简述有效的基本价值。

答:(一)制度效率 (二)技术效率 (三)配置效率。 30、简述有效的基本价值。

答:(一)制度效率 (二)技术效率 (三)配置效率。 31、简述网络经济时代行政结构调整。

答:前网络时代: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形式是基本的组织形式 网络时代:结构更加扁平,由一个中心向多个中心转移,的权力配置呈现分散化趋势,地

方和基层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责任,成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最重要机构,的权力也将大量的向非组织转移。

32、简述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1、 在进一步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划分税种。分为固定收入和地方固定收入 2、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3、税制改革。取消产品税、改进和完善所得税制度、改革和完善其他税种。

33、简述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一)时间性原则 (二)效率性原则 (三)协同性原则 (四)安全性原则 (五)合法性原则 (六)科学性原则 (七)程序性原则 (八)适度性原则。 34、简述地方机构改革的指导原则。

答:(一)坚持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原则,切实转变地方职能 (二)按照权责一致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调整地方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 (三)坚持协调配套、整体推进原则,完善和创新机构改革的制度基础 (四)按照分类制度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地方机构改革。

35、简述危机发生前的管理模式。

答:(一)建立一个专门的危机应急管理机构 (二)建立危机管理的法制保障体系 (三)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 (四)做好应对危机的预案及配套准备工作。 36、简述知识经济的特征。 答:(一)以知识为重要资本和资源 (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三)创新速度和创新方向决定成败 (四)产业结构从有形向无形倾斜和转移 (五)产品更新越来越快、产品质量概念被改写 (六)张扬个性、强调可持续发展。

37、简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答::(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按干部人事工作规律办事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遵循民主政治的原则。 38、简述地方机构改革的目标取向。 答:(一)优化地方 (二)实现地方廉价 (三)提高地方效能 (四)促进地方法治 (五)推动地方廉洁。

39、简述失灵的原因。 答:(一)决策失误 (二)制度缺失 (三)角色错位、越位、缺位 (四)寻租及。 40、简述行政审批制度的特点。

答:1、以国家行政权力为基础,是国家行政权力的具体运用 2、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权益,必须在法律框架内活动,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性质审批是违法、无效的 3、是一个相对稳定又不断发生变化的行为规范过程,受其自身规律所决定 4、是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41、简述起源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一)中国先秦诸子\" 止争论\" (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自然论” (三)霍布斯、洛克、卢梭为代表的\" 社会契约论\" (四)摩尔根:\" 社会分工论\" (五)马克思主义起源论。

42、简述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 答:(一)危机管理的不确定性 (二)危机管理的应急性 (三)危机管理的预防性 (四)危机管理的综合性 (五)危机管理的国际性。 43、简述知识经济时代的改革内容。 答:(一)用知识经济更新我国管理理念 (二)使组织向扁平型学习型组织转化 (三)职能以科技教育为核心进行配置 (四)把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伍作为我国的一项战略任务 (五)创造新的管理模式。

44、简述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管理变革。 答:(一)理念企业化 (二)职能市场化 (三)行政权力多中心化 (四)公共服务社会化 (五)决策民主化 (六)行为法治化 (七)治理电子化。

45、简述我国危机管理的问题。

答:一、缺乏危机防范意识和有效的预警机制 二、缺乏常设的危机管理机构 三、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继续评估体系 四、不同层级危机决策系统的协调性不够五、制定人员的危机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六、危机处理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 七、社会参与机制有待完善 八、危机管理的法律机制不健全。

46、简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答:基本方向是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1、科学化: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 和掌握干部工作规律,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建立科学的干部管理和制度,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手段实施干部工作行为,确保干部工作的活力 2、 民主化:在党的领导、组织和支持下,人民群众按照党的干部标准和干部,参与选拔、管理、监督干部,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使群众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3、制度化:按照依法办事、按章行事的原则,建立相互配套、约束有力的干部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规范指导干部工作,避免人治现象。

47、简述加强廉政立法和反立法的法律体系。 答:1、综合型反法 英国公共机构防止贿赂法 塞浦路斯防止贿赂法 巴基斯坦防止法 马来西亚防止法 新加坡防止贿赂法 2、实体型反法 日本 关于整顿经济关系罚则的法律 苏俄关于禁止贿赂行为的法令 苏丹防止舞弊行为条例 3、程序型反法 西巴基斯坦 反局法令 泰国 反贪污法 新加坡 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 南非 严重经济犯罪行为调查法 加拿大 舞弊行为调查法。 48、简述2003年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一)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完善宏观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三)健全金融监管,设立中国银行也监督管理委员会 (四)继续推进流通管理改革,组建商务部 (五)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建设,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六)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委员会,凸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七)不再保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企业工委、金融工委、国家经济改革办公室予以撤销。 49、简述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国家管理变革的内容。 答:(一)理念企业化 (二)职能市场化 (三)行政权力多中心化 (四)公共服务社会化 (五)决策民主化 (六)行为法治化 (七)治理电子化。

50、要实现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创新需要做到哪些方面? 答:(一)制定干部胜任与否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程序 (二)建立健全有利于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各项制度 (三)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能下的各项配套措施 (四)营造领导干部能下的良好氛围。 51、简述的特点。

答:1.主权性和性 2.政治性和阶级性 3.强迫性和约束性 4.执行性和实践性 5.综合性和动态性。 52、简述地方机构改革的制约条件。 答:(一)内在动力不足 (二)当前经济环境压力 (三)社会自治力发展的制约。 53、简述的组成形式。

答:1.君主制-君主个人掌握最高国家权力,作为国家元首的政体 2.贵族制-少数贵族为统治者的政体 3.共和制-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的政体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共和制政体,形式为:议会内阁制、总统制、委员会制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共和制,形式为: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

54、简述2008年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1、合理配置宏观部门职能 2、加强能源管理机构 3、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4、 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5、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6、组建环境保护部 7、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55、简述结构形式。

答:1、单一制:设-地方,代表国家,其自治权由的立法机关依法授予。如:中、英、法、意、日本,自上而下的分权关系 2、联邦制:设联邦 3、邦联制:复合制国家结构,两个以上主权国家为经济、军事利益等某种共同利益组成的国家联盟。 56、公共服务职能需要强化的是哪些方面? 答:(一)加强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主的权利 (二)实行和机制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科技 (三)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发展多种办学形式。 57、简述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答:一、机构改革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二、机构改革要紧紧抓住职能转变这个关键 三、机构改革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 四、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须与其他改革配套进行 五、机构改革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 六、坚持依法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法律法规 七、机构改革既要吸收自己的经验又要借鉴外国的经验。

58、简述行政审批制度的内涵。

答:1、行政审批制度处理和协调的重点,在于行政机关外部并与行政机关具有行律关系的相对方——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 2、行政审批是依法照章作出条件选择的行为 3、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多样,行政审批制度即是其中的一种。 59、职能的含义。 答:1、职能是国家职能在一个特殊方面的体现 2、职能是一种公共性的职能 3、职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60、提高宏观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1、行政组织能力 2、财政宏观能力 3、金融宏观能力。

61、简述透明的内涵。

答:1、组织透明 2、决策透明 3、行政行为透明。

62、要实现其职能向市场化的转换必须做到哪些方面?

答:1、健全培育市场、规制市场的职能 2、加速采购的市场化进程 3、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步伐 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

63、简述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和地方央固定收入税种的类别。

答:1、固定收入:关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 2、地方固定收入:营业说、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 、地方企业所得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