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来源:百家汽车网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1921年,在风雨如磐、硝烟弥漫年代,在军伐割据、政治、经济萧条的中国,中国党诞生了。它刚开始成立时只有57人,而今却成有七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是什么让它可以在灰色的年代拔地而起、直指苍穹,将中国人民从压迫、剥削中解散出来,让中国这头雄狮从睡梦中苏醒?马克思主义,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成为了中国近现代的绝唱。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可追朔到清末,19年2月,上海广学会出版的122号《万国公报》上,刊载了由李提摩太译、中国教士蔡尔康撰的《大同学》,它介绍说,“德国讲求养民学者有名人焉。一曰马克思。一曰恩格思(即恩格斯) ”。

而在1919年才开始有规模的传播它,“十月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一个学说在刚开始传入时无人问津,直到二十年后才掀起风云,是什么原因让它在五四运动后袭卷中国,掀起一场新文化运动?

逆着历史的车轮回顾1919年前的中国,虽然1861年兴起了洋务运动,18年举行了戊戌变法,但那时的中国工业刚刚起步,工人阶级人数不多。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要工人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发动武装,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又或者说当时没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思想可以指引中国走出窘境。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武装是资本主义后期,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背景下发生的。而当时的中国生产力薄弱,国内资产阶级不够强大,连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都没有建立,不可能发生无产阶级领导的武装。然而历史的篇章总会有人书写,十月,“阿夫乐尔号”巡洋舰上的一声炮响,列宁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的同时,也用行动向世界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对实

践的唯物主义者即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现存事物。”(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十月让理论成为现实,将希望给予了全世界受压迫和剥削的人们。而五四爱国运动,全体工人罢工支援学生,再一次让国人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而当时的工人已有近200万,指导思想与现实条件都已俱备,于是中国先进知识份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与传播成为了必然。

从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到1921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如火如荼。然后,马克思主义对的影响却从更早的时候已经开始。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同盟会宣传自己的思想时也热情地介绍着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在他“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民生主义”实际就是社会主义。而后在一大中,孙中山提出和贯彻联俄、联共与扶助农工的三大,实际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运用。而辛亥前后,朱执信、胡汉民、戴季陶也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宣传和研究。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从身上便已经开始。正如所说:“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人在先。”

然而,马克思主义真正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在1921年7月23日,中国党于浙江嘉兴成立的时刻。马克思说:“工人没有国家,但是有民族”。他倡导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应该联合起来,于是在党成立后便有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大力支持。但是不久后一大召开,党人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并出师北伐,可当胜利即将来临时,党人却遭到右派的无情。中国的主义事业第一次受到挫折,然而,马克思主义已深深印在了党人的心间,正如夏明翰就义前所说:“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于是在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指导思想下,党人打响了南昌的第一。可力量的悬殊使党主义事业一再游走在灭亡的边缘。然而,时势造英雄,历史总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双重作用下前

进。遵义会议的召开,使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瓦解,也使另一位伟人出现在了历史舞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辩证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结合起来,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等一系列纲领。从此党在转战大江南北的同时也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播在各地,让马克思主义深入到平民中去。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使中国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一步步走向胜利。抗日战争结束后,虽然的有四百多万,而党只有一百多万,但是党秉着马克思主义中“建立一个纪律严明的党”的教诲,党风党纪良好。而内却异常,却贪污与欺诈随处可见,平庸的军官戴着高级的将帽。胜败早已注定。

内战即将结束时,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了主角。如何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城市,如何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的国家,如何在周围资本主义国家的虎视眈眈中成长成为党亟需解决的问题。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和思想的指引下,一切都将迎刃而解。但探索的过程总是跌跌撞撞的,十年让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建设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四人帮粉碎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马克思主义又一次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在继续,马克思主义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担负着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将会在中国继续绽放光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