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西省临汾市2022年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临汾市2022年中考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来源:百家汽车网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2.如图所示,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连接上电表,一段时间之后,关于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锌极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B.铜表面增厚

C.电流表读数不为零,显示出电路中铜极到锌极的电流 D.这个装置可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 H2O NO2 Fe3O4 B.碱: Ca(OH)2 Ba(OH)2 Na2CO3 C.酸:CH3COOH CH4 H2SO4 D.盐:NH4NO3 MgCl2 CuO 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A.移走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防止酒精挥发

D.降低酒精着火点

5.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稀HCl、BaCl2、NaCl C.Na2CO3、NaCl、Na2SO4、Ba(OH)2

B.NaOH、FeCl3、稀HCl、稀HNO3 D.NaOH、Ba(NO3)2、NaCl、MgSO4

6.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的结构如图所示,甲烷分子(CH4)被包进水分子构成的“笼子”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可燃冰作燃料会大大减弱温室效应 B.“笼子”内的甲烷分子不再运动 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何存在间隔 D.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7.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读液体体积 B.过滤 C. D.称氯化钠质量

8.下列应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熟石灰与沙子混合用来砌砖

B.用钾和磷酸二氢铵配制无士栽培营养液

C.用不锈钢制水壶

检查装置气密性

D.大理石做建筑材料

9.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 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10.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作用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一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_。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二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填序号)。溴元素与图二中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若图二中C表示离子,则离子符号是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向60g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g。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实验室中现有两瓶标签被腐蚀的试剂,其中一瓶是Mg(NO3)2溶液,另一瓶是MgCl2溶液,选用AgNO3溶液作试剂,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即可将它们鉴别开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溶液中若混有少量的氢氧化钙,只需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然后过滤即可除去杂质。

14.研究表明,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优点.如图是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体温37℃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木糖醇_____蔗糖(填“>”“<”或“=”)。

(2)40℃时,将30g木糖醇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60℃时木糖醇和蔗糖的两种饱和溶液,欲使它们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写出其中的一种)。 (3)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向溶液加入蔗糖_____g,或蒸发掉水_____g。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将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中。

试管①中的现象是_____。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试管②与试管③中的现象相同,由此说明,这

两个反应的微观本质都是_____与_____的结合。

上述实验结束后的液体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实验:分别向反应后的三支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并将三支试管内的上层清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试管②中溶液呈红色,小莫认为反应中的澄清石灰水过量,小贝认为反应中的碳酸钠过量,小乐则认为两位同学的分析都不严谨,理由是_____。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呈无色。由此可以确定:试管①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写化学式);为确定烧杯中的溶液中是否含有H+和Ca2+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取少许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表达与交流)向烧杯内溶液中加入适量_____处理后再排放废液。

16.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是一种白色粉末,常温下与水反应产生氧气。可以作为水产养殖业的产氧剂,并

实验现象 _____ 实验结论 有H+和Ca2+ 可给在贮运过程中的鱼、虾、蟹等生物供氧保鲜。

根据过碳酸钠和水的组成,对过碳酸钠和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做出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取溶液,滴加稀盐酸,观察到_____,说明猜想二不正确。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三哪个正确,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B 【解析】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故A选项错误。

B、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B选项正确。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C选项错误。

D、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A 【解析】

A、在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锌失去电子,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铜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生成红色的铜单质,故锌应不断溶解,铜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符合题意;

B、在原电池中,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铜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生成红色的铜单质,铜表面增厚,不符合题意; C、在原电池中,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而电流从铜片流向锌片,所以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为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解析】

A、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这样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H2O NO2 Fe3O4都属于氧化物,正确; B、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Ca(OH)2, Ba(OH)2 属于碱,Na2CO3属于盐,错误; C.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CH3COOH 、H2SO4属于酸,CH4属于化合物,错误;

D、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NH4NO3MgCl2属于盐, CuO属于氧化物,错误。故选A 4、B 【解析】

试题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盖上灯帽时,酒精灯中的酒精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因此答案选B。 考点: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加热器皿-酒精灯 5、A 【解析】

A选项中试剂互相滴加碳酸钠溶液可以产生气体和沉淀,盐酸溶液产生气体;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氯化钠溶液无现象,所以能进行鉴别;B选项盐酸和无法鉴别;C选项中碳酸钠和硫酸钠无法鉴别;D选项中不能进一步鉴别氢氧化钠和钡;故答案选择A 6、C 【解析】

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减少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B、“笼子”内的甲烷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选项错误;

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何存在间隔,因为任何物质之间的分子都存在间隔;故选项正确; D、水中只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不能变成油;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B 【解析】

A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B过滤时应该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洒在过滤器外边;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D称量一定量的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选B 8、A 【解析】

选择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 【详解】

A、熟石灰与沙子混合用来砌砖,熟石灰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符合题意;

B、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钾和磷酸二氢铵配制无士栽培营养液过程中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用不锈钢制水壶,只是形状改变,物质还是不锈钢,不符合题意; D、大理石做建筑材料,没有新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两个定义的本质特征,是区分这两种变化具体例子的方法。 9、B 【解析】

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③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该元素的单质;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Fe2+ 、Fe3+ 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故质子数不变,Fe2+ 、Fe3+ 质子数相同。 10、C 【解析】

A. 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充分,此选项此错误;

B. 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燃烧放出的热量能使火柴梗的温度升高至着火点以上,此选项错误; C. 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此选项正确; D. 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此选项错误。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1)79.90;(2)B;(3)KBr;(4)S2-; 【解析】

由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可知,(1)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9.90;(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7个电子的B化学性质相似;(3)溴元素与图二中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Br;(4)若图二中C表示离子,则离子符号是S2-。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10克 10% 【解析】

Na2CO3和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详解】

解: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100117

10gx10010g= 117x解得 x=11.7g

11.7g100%=10%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0g+67g-10g答:(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2AgNO3+MgCl2=Mg(NO3)2+2AgCl碳酸钠溶液 【解析】

AgNO3和MgCl2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gNO3+MgCl2=Mg(NO3)2+2AgCl;氢氧化钠溶液中若混有少量的氢氧化钙,需要除去的是钙离子,则可以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这样过滤后会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 14、> 不饱和 降温到30℃ 25 100 【解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人体体温37℃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木糖醇>蔗糖;

(2)4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大于60g,所以将30g木糖醇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60℃时木糖醇和蔗糖的两种饱和溶液,欲使它们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到30℃; (3)解:设加入蔗糖的质量为x,

200g10%+x=20%,解得x=25g。

200g+x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200g10%=20%,解得y=100g。

200g-y故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向溶液加入蔗糖25g,或蒸发掉水100g。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产生气泡 Na2CO3+CaCl2═CaCO3↓+2NaCl 钙离子 碳酸根离子 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无论反应物是否过量,溶液都显红色 NaCl、HCl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化钙 【解析】

(1)试管①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产生气泡; (2)试管③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试管②与试管③中的现象相同,由此说明,这两个反应的微观本质都是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的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 (4)小乐则认为两位同学的分析都不严谨,理由是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无论反应物是否过量,溶液都显红色;

(5)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且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由此可以确定:试管①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化学式分别为:NaCl、HCl;

取少许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先产生气泡,是因为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了二氧化碳,后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了碳酸钙,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取少许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6)向烧杯内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钙处理后再排放废液,这是因为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能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 16、有气泡产生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或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静置后取上层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如果变红,则含有NaOH(猜想三正确),如果不变色,则没有NaOH(猜想一正确)【解析】

(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取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碳酸钠,即猜想二一定不正确;故填:有气泡产生;

(2)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可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除净碳酸钠,然后再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若变红色,则含有氢氧化钠,若不变红色,则只含碳酸钠;故填: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或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有Na2CO3,静置后取上层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如果变红,则含有NaOH(猜想三正确),如果不变色,则没有NaOH(猜想一正确)。

有H+和Ca2+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