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013学年度阶段测试试题
九 年 级 语 文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所在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写在答题纸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21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2分)
班级开展“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气候大会议气候】今年,气候变化kuāng jià ▲ 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将在卡塔尔举行,去年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A《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首个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但在这一议题上,各国矛盾重重,达成一致殊非易事。会议开始前,各方关于气候变化的博弈日趋激烈。欧盟、美国、小海岛国家以及最贫穷国家等虽然从不同的立场出发chǎn shù ▲ 了各自观点,但是经过3次预备会议后,各方分歧依然严重,B尤其是日本、加拿大、俄罗斯表示不准备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我们不知道这会不会为德班气候会议蒙上了阴影?南非总统祖马说:“德班会议显然不会像逛公园那样轻松,它将是一次艰难的会议,这条道路注定是漫长而蜿蜒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 ▲
2.画线句A中有一处语病,请修改。(2分)
▲ 3.画线句B中一处标点运用有误,请修改。(1分)
▲ 4.【全球变暖共关注】材料一:全球气候变暖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了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因而会导致
九年级语文 第 1 页,共6页
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材料二:
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材料一的主要信息。(2分)
▲ ⑵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读懂插图,达到提高宣传效果的目的,请给材料二中的插图配一句解说词,并为之拟一条公益广告宣传语。(3分) ▲ (3)【环保活动我参与】你请同桌周阳一起参与活动策划,周阳说:“学习那么紧张,谁还有时间参加环保活动啊。”你打算怎么劝说他?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3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⑴ ▲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⑵蒹葭苍苍,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⑶而现在, ▲ ,我在这头,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⑷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⑸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 , ▲ 。 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中 “ ▲ , ▲ ”指出国家灭亡的原因,在错综复杂、国际形势日趋紧张的当今社会尤有警醒作用。
答: ▲
二、(65分)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6. “红叶青山水急流”一句的描写很有特色,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加以赏析。(3分)
九年级语文 第 2 页,共6页
▲ 7.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 (二)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 一文,完成8 一12题。(16 分)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选自《战国策》)
8.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寡 人 闻 先 生 若 闻 古 人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
③愿闻其说 ▲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 ..10.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 ▲ 12.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3 分)
▲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一17题(19分)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坚持“一件事原则”
亲爱的埃迪:
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封信里,我向你谈谈“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
②在对一百多位获得杰出成就的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分析之后,著名行为学者哈迈尔发现了这个事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心致志的优点。
③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地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终成为著名的商界走亨;林肯致力于黑奴,他排除万难专心于此,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李斯特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
九年级语文 第 3 页,共6页
目标,结果成为美国著名的律师之一。
④孩子,这些人物都是你所熟悉的,从他们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把明确的目标当作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专心就是把意识集中在这个目标上的行为,井要一直集中到找出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而且将之付诸实际行动。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他们专心行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无从谈起。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强烈的欲望。
⑤孩子,对于任何东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只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并且十分强烈,那么专心这种力量将会帮助你得到它。假设你准备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或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或是一位显赫的商界主管,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么你最好在每天就寝前及起床后,花上l0分钟把你的思想集中在这项愿望上,以决定应该如何进行才有可能把它变成事实。
⑥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应该把你的眼光投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假想你能创作出伟走的作品,假想你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假想你是位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并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⑦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这样你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把你决定去做的那件事当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了的那个抽屉。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儿,做得好一点儿,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⑧孩子,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全心专注在你所期望的一件事上,必如所期。祝你进步!
深爱你的父亲
(作者:弗罗姆。有删改)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4.请为第③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4分)
15.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③一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16.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阅读本文,结合链接材料,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才能做好一件事?(4分)
链接材料: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节选自《敬业
九年级语文 第 4 页,共6页
与乐业》)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一22题(23分)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李智红
①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小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边墙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②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花形与菊花一般大小,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随风而去。
③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作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竟然全长得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东西。也曾见识过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开紫色的花,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硕壮实,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④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石阶缝隙,生长得就越加旺盛。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走道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单位曾组织我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纵然把它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上一年长得更茁壮,更旺盛。
⑤那些生长在路道和台阶之间的蒲公英,为了避开行人的践踏和伤害,全都卧石而生,伏地而长。为了生存,它们刚一破土,就懂得向大地匍匐,懂得以一种隐忍和有度的伸曲来保护自己。这些生存在极其艰辛困苦甚至几近绝境的不毛之地的蒲公英,首要的课题就是想方设法地存活下来,然后长叶开花,繁衍后代。
⑥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 。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⑦每当看到这些卑微的蒲公英,我都为它们的生命内涵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同时,我又惊异于同一类型的生命,处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它们所呈现的生命状态竞有如此的区别和差异。草木无性亦有性,世人有知亦无知。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
九年级语文 第 5 页,共6页
狭小的世界里。面对充满诱惑而又浮躁的社会现实,倘若我们在羡慕那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富贵生活,沉湎于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平庸日子,哀叹社会不公、自己又怀才不遇时,想想那蒲公英,它会是一帖清热降火的良药,使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将心态变得平和一些,心灵变得洁净一点。
(本文有删改) 18.“卑微的蒲公英”具有哪些“生命内涵”?请分点概括。(6分) ▲ 19.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分)
①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 ▲ ②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 ▲ 20.第3段写“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和“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其作用是什么? (4分)
▲ 21.根据语境及句式,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使之与原文意境相符。(2分)
它没有牡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 ▲ 。 22. 结合本文对“蒲公英”的描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5分) ▲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2.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咀嚼生活的真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九 年 级 语 文 阶 段 测 试 答 案
1.(2分)框架、阐述
2.(2分)将“首个”调至“关键问题”前 3.(1分)将“?”改为“。” 4.(1)(2分)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后果 (2)(3分)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降低碳排放量的问题。(1分)例: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全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2分)(3)答题要点:①称呼②环保与学习不矛盾。③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说话要有针对性,语言委婉,清楚流畅即可。
九年级语文 第 6 页,共6页
5.(8分)略 6.(3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7.(3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 8.(2分)寡人/ 闻先生/ 若闻古人 9.(4分)①能够,可以;②到,到„„跟前;③听;④吃。 10.(3分)B 11.(4分)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食\"\"于\"译句时须落实) 12.(3分)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13.(3分)只有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所收益。 14.(共4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得满分。所举事例典型、恰当。2分,语言表达通顺,2分)示例:居里夫人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她专注于此,克服了重重嗣难,终于发现了镭并分离出纯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15.(4分)第③段列举名人事例论证成功的人都是先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专心朝这个目标努力。(2分)第④⑤⑥段分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专心。(2分) (意思对即可。共4分)
16.比喻论证(1分)生动形象(1分)地论证了“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2分)的观点。 (共4分) 17、略
18、①写蒲公英不择地势,历经磨难仍旺盛生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②写蒲公英为避开践踏和伤害,卧石而生,伏地而长,表现出隐忍和有度伸曲的生存智慧;③通过与牡丹、桃花、海棠的美艳得宠的对比,表现出蒲公英朴实无华、甘于寂寞的品质。(意对即可) 19、①(3分)通过“洁白如雪”“轻盈如羽”“小伞儿”等比喻,从颜色、形态、形状等方面描写蒲公英果实的特征,表现其富有诗意般的可爱。
②(3分)将蒲公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人的自我束缚、胸襟狭窄的心态作对比,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20、(4分)⑴与后面写的卑微的蒲公英形成对比,衬托出生在在墙角、缝隙中的蒲公英的生命内涵;⑵用以说明同一类型的生命,处于不同的生存境遇,会有不同的生命状态。 21、(2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或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清幽。(符合语境即可) 22、(5分)文中的蒲公英虽在自然界处于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默默、卑微,但隐忍、顽强、朴实无华、有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在生活中,做人也要像蒲公英一样,面对充满诱惑和浮躁的社会,平和而又积极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生命的意义。(文中“蒲公英”的分析2分,联系实际1分,启迪2分)
九年级语文 第 7 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