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EN 1886-2007 中文

EN 1886-2007 中文

来源:百家汽车网
BS EN 1886:2007

Ventilation for buildings — Air handling units—Mechanical performance

目录 前言 简介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4 使用实际机组和或模型箱体来验证机械性能 5 箱体的机械强度 5.1 要求和分类 5.2 试验

6 箱体漏风量 6.1 要求和分类

6.1.1 仅运行在负压下的机组 6.1.2 仅运行在负压下的机组 6.2 试验

6.2.1试验装置 6.2.2 试验准备 6.3 试验规范

6.4 确定允许泄漏率 7 过滤器旁通泄漏量 7.1 要求

7.1.1 一般规定

7.1.2 可接受的过滤器旁通漏风量 7.1.3 在机组内有2个或更多个过滤段 7.2 试验

7.2.1 一般规定

7.2.2 风机下游的过滤器(正压) 7.2.3 风机上游的过滤器(负压) 8 箱体热性能 8.1 一般规定 8.2 要求与等级 8.2.1 热传递系数 8.2.2 热桥 8.3 试验

8.3.1一般规定 8.3.2 试验设备 8.3.3 试验规范

8.3.4 试验结果的评价

9 箱体隔声 9.1 一般要求

9.2 试验要求 9.3 试验方法 9.4 试验规程

9.5 箱体声音插入损失Dp的评价 10 防火 10.1 一般要求

10.2 材料 10.3 机组密封

10.4空气处理机组中局部受限和小的结构部件 10.5 空气加热器

10.6过滤器、接触式加湿器和水分微滴消除器 10.7 热回收 11 机械安全

附录A 循环风机的布置和要求

4 使用实际机组和或模型箱体来验证机械性能

为了清晰的和不引起歧义的区分,无论是用实际机组或模型箱体做试验,在文件中应通过使用字母M表示模型箱体,字母R表示实际机组。实际机组和模型箱体的测试项目列于表1.

5 箱体的机械强度 5.1 要求和分类

空气处理机组的箱体应按照表2进行分类。 表2 空气处理机组箱体强度分类 分类 D1 D2 D3 注意:泄漏试验应在强度试验之后进行。

为清楚地区分,常使用M代表模型箱体,R代表实际机组来表示测试是在实际机组上进行的还是在模型箱体上进行的。

最大相对偏移量 mm*m-1 4 10 >10 如,D1(M)

设计和选择的D1和D2级箱体,那么其面板和或框架的任何跨度的最大偏移量不超过表2的限值(见图2) 箱体的D1、D2、D3级不得不承受选型风速下的最大风压(不是震荡压力)。结构部件没有发生永久变形(面板/框架每米跨度最大滞后±2mm)或箱体没有发生损坏。 表3 试验压力 试验条件 偏移量 承受最大风压

运行在正压下的实际机组的部件应在正压下试验,运行在负压下的实际机组的部件应在负压下试验。 试验压力的偏移量应由制造商和买方指定。

箱体类别 模型箱体 ±1000Pa ±2500Pa 实际机组 选型风速下正常运行条件 选型风速下最大风压

说明 A面板偏移量;B框架偏移量

按照制造商和买方之间先前的协议,实际机组承受最大设计风压的能力可以通过关闭机组进口并运行风机至设计运行速度来证实。直吹机组的下游部分应通过关闭空气处理机组的出口来证实。

应清楚地指出任何特殊的要求,例如突然关闭防火挡板引起的承受震荡载荷(冲击载荷)的能力。

5.2 试验

当空气处理机组运行在试验条件时,偏移量应采用准确度为±0.5mm内的仪表进行测试。例如,参考图3,跨度R’S’的偏移量为X’X’’,跨度PQ的偏移量为XX’’。

偏移量X’X’’表示面板的强度,偏移量XX’’表示框架和面板的强度。框架偏移量为RR’和SS’。 例如 PQ=2m

R’S’=RS=1m

实测的偏移量XX’’=8mm 实测的偏移量X’X’’=5mm

因此,跨度R’S’的偏移量为5 mm × m-1,跨度PQ的偏移量为4 mm × m-1,由实测相对偏移量的最大值来决定箱体强度等级。

在本例中,跨度R’S’(最短跨度)的偏移量满足D2的要求。

6 箱体漏风量 6.1 要求和分类

应在强度试验之后进行泄漏试验。 6.1.1 仅运行在负压下的机组

装配好的空气处理机组的空气泄漏量应在-400Pa下测试,并不超过在表4中给定的相应的值。

在偏离400Pa的压力下试验,实测泄漏量应使用下面的公式转化到参考压力:

除非另有说明,相应的值与机组中空气过滤器的效率对应。对于多于一级的空气过滤器,应基于过滤器最高等级的效率进行分级。

注:通过协议规定的特殊应用,泄漏等级的选择可以不受过滤器等级的约束。即使没安装过滤器,仍然推荐L3级。

6.1.2 即运行在正压也运行在负压的机组

带有运行在正压下的功能段的机组,在一切情况下,应测试正压段于机组的剩余部分,该机组紧靠风机下游运行压力超过250 Pa。如果正压不超过250 Pa,负压测试是足够的。施加于正压段的试验压力为700Pa,或机组最大正运行压力,无论哪个大。机组的剩余部分按照6.1.1测试,适用的泄漏率受紧靠风机上游过滤器的效率控制。也允许在正压和负压下测试整个机组。

承受700pa的功能段,其泄漏量应按照表5分级。

在偏离700Pa的压力下试验,实测泄漏量应使用下面的公式转化到参考压力:

应在-400Pa和700Pa下测试模型箱体漏风。 6.2 试验

6.2.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4所示,使用一个风机,其至少能满足预期的漏风量在各自的试验压力下。

如果机组是太大对与泄漏试验装置(准确度±3%)的能力来讲,或交付路径要求机组以功能段或部件进行试验,试验前应经制造商和购买者同意才进行分拆。

如果安装的是热回收机组,送风侧和排风侧应一起试验作为一个单一机组。

6.2.2 试验准备

试验机组放在平台上,通过安装说明中给定的方法连接部件。 如果安装盲板是必要的,通过类似的方法安装盲板。

试验前,应关闭电源,空气或供水装置的开口。风阀应拆除试验前,或如果风阀在里面应安装盲板。 不能在标准产品上,添加任何额外的密封,或使用情况下,通过协议说明。 6.3 试验规程

开启试验装置风机,调整机组内静压直到在规定值的5%内。 保持恒定的静压5min,不记录任何数据直到静压稳定。 记录泄漏量和试验压力。 6.4 允许泄漏量的决定

由名义外形尺寸计算箱体表面积,包括空的进出风口的面积。不组成密封箱体的部件的面积应排除,如分别测试机组功能段的开口上的盲板面积。

从偏离规定标准的试验压力(最大偏离±5%)获得的漏风量结果,应转换到表4和或表5划分泄漏等级的试验压力下的漏风量。

视情况而定,从表4和表5决定最大允许漏风,其与试验机组箱体面积相关。

机组被认为通过,如果实测的漏风量不大于允许漏风量。如果机组不得不以部件测试,所有部件实测漏风量之和应是合格或不合格的基础。 7 过滤器旁通泄漏量 7.1 要求

7.1.1 一般规定

滤芯周围旁通的空气减少过滤器的有效效率,尤其是一个高效过滤器,因为旁通风没经过滤。此外,穿过过滤器下游箱体的任何向内漏风量有同样的影响。因此,对于位于风机上游的过滤器,在过滤器和风机之间的密封和箱体面积是影响过滤器旁通漏风量的因数。 7.1.2 可接受的过滤器旁通漏风量

表7给出了与不同过滤器等级有关的可接受的过滤器旁通漏风量,是所测机组规定的风量或名义风量的百分比。如过滤器在风机上游,在过滤器和风机之间漏风量被认为包括在规定值之内。对于下游过滤器,规定值仅包括过滤器旁通漏风量。

表中百分比表示未过滤的空气的泄漏量。

——位于风机上游的过滤器的未过滤的空气被认为是滤芯周围旁通漏风量加过滤器和风机之间箱体漏风量。 ——位于风机下游的过滤器的未过滤的空气被认为仅是滤芯周围旁通漏风量。

如果由7.2条决定的过滤器旁通漏风量是不大于可接受的过滤器旁通漏风量qva,认为机组测试通过。 7.1.3 在机组内有2个或更多个过滤段

如果机组中装配2个或更多个过滤段,应单独测试每一过滤器的旁通漏风量。 7.2 试验

7.2.1 一般规定

规定的测试要求参考整机。

滤芯被取走并替代由盲板,如图5所示。这些盲板正好有与滤芯所在的密封区域相同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

作为一种选择,每一单个滤芯进风面可以用盲板或金属箔片覆盖。

滤芯和框架之间的连接不应被覆盖,盲板、金属箔片的任何额外的紧固件对连接密封没有任何影响。 电源、空气或供水装置的接口试验前应关闭。 漏风量测量装置的准确度为±3%。

7.2.2 风机下游的过滤器(正压)

为试验,过滤段进口应用密封板覆盖。漏风试验装置应按图6和7所示连接。过滤器的出口应打开。 在正压400pa下应做2次试验。

第一次 决定总漏风量

总漏风量通过下面的公式得到:

总漏风量测试应用盲板替代或覆盖过滤段的每一单个滤芯,正如7.2.1描述的。

第二次 决定穿过箱体的漏风量

穿过箱体的漏风量通过消除穿过滤芯周围框架所有可能的旁通漏风量。因此,过滤网框架和滤芯的整个

迎风面前部应封闭,包括连接箱体的过滤框架。

7.2.3 风机上游的过滤网(负压)

为试验,在负压下的过滤器下游的出口应用密封板覆盖。

漏风试验装置应按图8所示连接。过滤器的进口应打开。

如果过滤器和风机之间有热回收段,应增加下面的步骤。连接一个增压风机到一个机组的风口,其不包括所测过滤器,并关闭所有其他开口。第二个风机应连接到包含所测滤网框架的排气侧。调整下游负压到400pa和2侧压差到±5pa。

试验在-400pa下进行。

该值用于计算过滤器旁通漏风率。

模型箱体的过滤器框架应被测试在过滤段下游(正压)和风机上游(负压)。在正压下的旁通测试也应分2次正如7.2.2描述的,为了消除箱体漏风。为了不引起歧释,仅穿过过滤器框架的旁通漏风被给定。

8 箱体热性能 8.1 一般规定

本测试规程规定了使用带有标准结构特征的测试箱体,来划分空气处理机组热传递性能的方法。 也用于规定与结构设计关联的热桥的测量。 8.2 要求与等级 8.2.1 热传递系数

热传递系数,U(W m K)应在稳态温差20K时来确定。在这些条件下,U值按照表8进行分级。用于计算U值的

-2

-1

面积应是箱体的外表面积(无底座和顶部悬梁,例如作为防风雨机组的完整部分)。

电加热器和循环风机的输入电功率;

外表面积;

箱体内外温差,

箱体内部平均空气温度; 箱体外部平均空气温度。 表8 空气处理机组热传递系数等级

8.2.2 热桥

在测试条件下,当箱体内外平均温度差稳定在20K,在箱体任何点外表面温度和平均内部空气温度之间温差最小值建立。在最低温差和平均内外部空气温差之间的比值决定热桥因子。

按照下面的公式,决定热桥因子

最小温差,

箱体内外温差,

箱体内部平均空气温度; 箱体外部平均空气温度。

最大箱体表面温度。

箱体热桥因子

应按照表9进行分级:

; ;

注:暴露到箱体外面的空气任何可接近表面被认为是一个外表面。对TB3和TB4,然而,1%的外表面可以有一个低的热桥因子,由于螺钉,合页等。一个热桥等级相当于在20K温差下最大表面温度3度的变化量(表面温度测量最大不确定度是±0.2K)

对于真实的机组可以有偏离由于漏风和外面空气移动。然而,这种定级被用作一个指南因为kb值越低,凝露可能性越大,遇到低的空气温度,凝露将形成在机组的这些部件上。 8.3 试验

8.3.1 一般要求

机组热传递分级的首要要求是试验的箱体严密地按照设计和代表典型产品范围的结构特性生产。 8.3.2 测试设备

按照表1所有测试项目应与同样的测试设备相符。

模型箱体应按照设计类型和制造商正常生产所使用的装配方法制作。不同的设计不应体现在一个箱体中。如果多

个结构类型或装配方法是可用的,每一试验所采用的结构制造商应清楚地表述出来。

装配方式,包括施加于附件紧固件的扭力,应按照产品范围正常的制造工序和标准。箱体设计应考虑下面的技术

参数:

——外部尺寸的高和宽在0.9和1.4m之间 ——总的外表面积应在10-30m2.之间

箱体按照受检的正常设计方式,至少应组装一个机组的2个功能段。

每一功能段至少有一个检修门(带铰链合页,标准开关手柄,不带窗户),和至少包括一个固定面板。实际机组的每

一结构详图应包括在模型箱体内(如门,框架,面板)。

作为正常生产螺丝应拧紧。

应安装过滤器框架(不带滤芯),测量过滤器旁通漏风量。过滤器框架应远离连接缝为了箱体漏风量试验期间负压作

用于连接缝。这样,连接缝对箱体漏风量有影响,应加以考虑。如果不带过滤器框架试验,这将在报告中单独记录。

当决定热力学参数时,防风雨型机组不应覆盖(如用屋顶防水层)。

如果使用一个空气处理机组的箱体,其内部配件,如过滤器或盘管,应取出,除了过滤器支架。通过隔热木块支撑于

箱体的底部或基座,使箱体高于自由气流场(风速小于0.1m/s)房间地面300-400mm。隔热木块总面积不应大于机组底面积的5%。

无辐射热进入测试环境。 在箱体内应安装下列:

——一个或多个外部可控的电加热元件;

——一个或多个循环风机,其总的自由排风量等效于每小时100-110换气次数,允许穿过测量点的内部空气温差不大

于2K。内部测试设备的安装不应影响箱体热传递。附录A给出了这种排列的列子。

箱体在长度方向等分为3个测量段。

16个温度测量设备布置在箱体内,每一个拐角和每一等分拐角处一个,距每一侧面100mm。

箱体内部和外部使用的所有空气温度测量应免于热辐射。空气温度测量准确度为±0.1K,表面温度测量准确度±0.2K。 外部空气温度距箱体的4个垂直侧面,底面和顶面中心250mm处测量。

8.3.3 试验规程

从一个稳定的电功率源给风机和电加热上电,保持电压恒定直到测量显示关于平均内部和外部温度差达到稳定。

在30min内2组测量值(平均内部/外部温度)的偏差不超过1K。

测试期间,穿过内部测量点的温差的温差不超过2K,内部三个区域平均温度差不超过0.5K。外部空气温度差不超

过0.5K。

当内部和外部温度差至少20K时,风机和电加热的输入功率用于决定热传递系数U。功率测量仪的准确度为实测

值的±1%。

热桥因子kb,由稳态测试条件下,通过获得每一区域8个点的内部平均温度,和最大的外部温度来决定,计算每一

区域最小有利的kb值。三个区域最低的kb值作为最终的kb值,用于决定温度等级。表面温度测量仪的直径为7-9mm,其最大的不确定度为±0.2K。

注:红外成像仪有助于找出最大的外部温度。 8.3.4 测量结果的评价

对于热传递U和热桥因子kb的推导,应考虑下面的计算要求:

在可适用方程的测量值(实测或计算)应圆整到如下的小数位(末位小于5的舍去,末位为5或大于5的向前进

一位):

9 箱体隔声 9.1 一般要求

本规程提供一种方法决定箱体近似声音插入损耗Dp。 9.2 试验要求

模型箱体按8.3.2规定的设计类型和装配方法制成。 9.3 试验方法

采用EN ISO 11546-2 规定的人造声源法,按照EN ISO 3744 ( 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的声功率级.反射面

上近似自由场的工程法)or EN ISO 3743(声学,使用声压测定噪音声源的声音功率级,在混响区的小型移动声源用的工程法)进行测试。

箱体声压插入损失应按照EN ISO 11546-2计算,记录125-8000Hz倍频程。 在箱体内部,在2个连续的位置有弹性地安装一个声源,防止振动传到箱体底部。 声源不应定位在距每一墙面小于0.2d的位置(d为箱体最小内部尺寸)。 9.4 试验规程

在箱体内第一个位置放置声源,测量箱体周围的声压级水平在125-8000Hz倍频程内,麦克风按照EN ISO 3744 or EN ISO 3743规定的包络面法定位。确定对数平均声压水平

移动声源到第二个位置,做另一个测量获得对数平均声压水平 对每一声压级,进行背景噪声修正:

确定箱体声源的平均声压水平,通过2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对于每一倍频带):

移走箱体,在移走箱体的中心位置安装声源。测量平均声压级

。麦克风位置应与第一组测量相同的位置布置。

进行背景噪声修正获得。

对于每一倍频带声音插入损失为:

9.5 箱体声音插入损失Dp的评价

作为测试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在125-8000Hz之间的Dp值。 10 防火 10.1 一般要求

在本标准的防火要求和建议与国家防火规章相冲突时,应采纳后者。

机组进出口正常连接到风管,进风口常常有一个吸入开口。所以,机组的箱体可以认为是风管的一部分。

机组有许多功能,因此,它包含许多需维修和清洁的部件,这导致许多连接和检查门合成的箱体。这使机组箱体达到全面防火更加困难比一个风管。另一方面,一个典型应用(指结构形式,材料等)机组的表面积相比整个风管是非常小的。机组的风机、盘管、风阀和其他部件对火势蔓延也形成一个障碍。

空气处理机组是一个包括许多功能和部件的复杂的次系统。因为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常使用非金属材料,在火灾下可能导致增加火灾负荷和或有毒气体产生的危险。后者是关键的因为穿过风管整个或部分建筑是相连的。因此,最小化易燃材料使用数量是合理的。

通过使用合适的过滤器材料和或频繁的清扫,以一种方式最小化火灾危险,在数量上机组内易燃物的沉降。 10.2 材料

对于AHU所用材料有2种中选择。

选择1非易燃材料(EN13501-1中A1或A2s1d0级材料)。 选择2阻燃材料(EN13501-1中A2,B,C-s3d2级材料)。

AHU由防火和防烟风阀隔离的,选择2是允许的。防火和防烟风阀防止火势和烟蔓延到风管。其不必直接安装在机组上或成为机组的一部分,而是火势渗透的障碍。

注:选择1最小化易燃材料的数量。

正常的易燃材料可以用于在安装条件下不大于0.5mm涂层厚度(材料等级如果对于防火没有要求,易燃材料是允许的。 易燃材料不适合用于: 1空气温度超过85℃或

2易燃物的沉降过分地超过预期(如厨房排风机组)。 10.3 空气处理机组的密封

为机组密封目的,小数量的易燃材料(材料等级 A2, B, C-s3 d2 or E- d2,EN 13501-1)的使用是允许的。 10.4 空气处理机组中局部受限和小的结构部件

对于空气处理机组中局部受限的结构部件,通风系统中控制设备以及如插销、密封条、轴承、导线、测量设备、易燃材料((材料等级 A2, B, C-s3 d2 or E- d2,EN 13501-1))可以使用。。

送风系统不应传输烟气到建筑物。因此,室外风口应被安装以这样一种方式,不能吸入烟气(位于到风口有足够距离的不可燃材料前面)。如果这是不可能的,应防止外烟气传输通过带有烟气释放机构的防火阀或防烟阀。对于带有循环风的通风系统,应防止烟气通过带有烟气释放机构的防火阀或防烟阀从排风进入送风系统。当烟气释放机构响应时,送风机应切断。

10.5 空气加热器

额定加热表面温度160度以上的空气加热器应有一个安全温控器,安装在气流下游,在测量空气温度超过110度时自动切断空气加热器。此外,当空气流量不足时,安装的流量开关自动切断空气加热器,除非安全温控器有一个类似的快速反应。

10.6 过滤器、接触式加湿器和水分微滴消除器

在过滤器、接触式加湿器和水分微滴消除器由可燃材料(材料等级 A2, B, C-s3 d2 or E- d2,EN 13501-1)制成时,一

E -D2,EN13501-1 )。

个下游格栅(20mm*20mm金属网)或一个由非可燃材料制成的适当的下游空调元件应防止通过气流传输到燃烧部件。

10.7 热回收

在热回收系统中应防止火势传播通过适当的安装-技术要求,分离送风和排风间的热交换器穿过热传递介质,通过带有烟气释放机构的防火阀或防烟阀或其它合适的预防措施来防护送风管。

注1:EN 13501-1中的材料等级A1=非易燃

EN 13501-1中的材料等级A2 s1 d0=非易燃 EN 13501-1中的材料等级A2, B, C-s3 d2 =阻燃 EN 13501-1中的材料等级E- d2=通常为可燃

注2:空气处理机组可以维持排烟直到损坏(失效)只要其不与防止火势蔓延的关断设备和整个系统相冲突。空气处理机组不能单独地执行排烟任务因为他们不符合EN 12101-3和没经建筑产品认证。通风设备仅适合于持续排烟如果通

风性能、风管、部件、风机、供电设备和空气处理机组已经是防火设计并且通风管没有装备关断设备。

11 机械安全

风机的机械安全布置应符合EN ISO 12100-2。 对于空气处理机,适用下列要求:

——风机段或其它功能段,包括危险部件像电加热、蒸汽盘管、热水盘管、无防护电机等,能进入,所有门应仅能用工具(六角扳手)或钥匙开启;

——标识应粘贴在风机段进入门上,警告风机应是隔离的,在开门前应允许停止。警告标示应按照EN 61310-1,作为举例见图11。

可锁维护开关应安装在AHU的外面,靠近风机段的进入门。

如果上述所提及要求之一不能遵守,在进入侧的风机入口和驱动设备应安装防护。

机组正压侧的门应作为一个保护来布置,防止受伤在开启进入门(保持机械装置不能失效或不能是内开门)。

其它危险功能段也应粘贴标识按照欧盟指令和标准,表明什么类型的危险被隔离。

机组风机段进入门在1.6m内高应有一个观察口(视镜)和一个照明设备来观察驱动设备的控制。 附录A

循环风机的布置和要求

在模型箱体内为达到要求的换气量次数,应安装4、6或8个循环风机按照模型箱体的体积和长度。

风机应安装在一个平面上,(在中间或区域之间),均匀布置在模型箱体的横截面上如图所示。风机或附件的范围应符

合安装平面。气流方向如图所示。

循环风机应有一个150至160mm排风直径或装配一个转换块;在要求的排气直径内结束。 排气口的出风速度应均匀(vmax ≤ 2*vaverage);如果一个蜂窝状填料,矫直机(人工阻抗)或类似物必须应用。 如果满足规定要求,应使用足够性能的任何形式的风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