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市场 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一些思考 贾蔚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财务处,河南郑州450011) 摘 要: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了重大的修改,本文对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 出了几点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备;问题;完善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 13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一资产减值》。新准则是我国在会计准则建设方面的重要跨越和 重大突破,其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新制度在原有的 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减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 准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由此扩大成了资 产准备。这不仅表明了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记录和核算中的重 要性,也使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更加完善,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 的提高。本文就资产减值准备谈一点自已的见解。 1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 在需要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中,常被企业用来进行操 纵盈余的是原有制度规定的三项准备,下面依次进行讨论。 1.1短期投资减值准备。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在运用成 本与市价孰低法对短期投资进行期末评价时,可根据其具体情 况,分别采用单项比较、分类比较和总额比较的方法比较短期投 资成本与市价。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 10%以上),应按单项比较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这给了一些企业灵活选择的空间,使部分企业通过对计提方法 的选择一总体、类别和单项,达到左右利润的目的。 1.2坏账准备。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 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 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 自行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 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 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 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这对于那些资产较好,会计核 算规范的企业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财务报告更能 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之,则成为部分企业调 节财务状况的砝码。 1.3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准则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 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 途并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 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 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 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市价持续 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 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 有库存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 低于其账面成本;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 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其他 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当存在以下一 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已 2009年第3期 霉烂变质的存货;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生产中已不再需 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 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由于准则允许企业对存货的跌价准 备进行单个或分类计提,以及对发生存货计提情况的判断由企 业自行决定的灵活性,又不免给一些企业空隙可钻。 2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1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胜 任工作,更重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需要反映的 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 据,实事求是,严格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实的会计实务中, 业务素质、本位利益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会计人员对外提供的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可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自律性管理 迫在眉睫。 2.2加强对企业会计的监管。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 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 语言在国际间投资、筹资和贸易活动中的突出作用已13益凸显 出来。会计工作的普遍性、会计信息的社会性、会计作用的国际 性都要求应加强会计的监管,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有个 规范统一标准,保证其真实性,也只有才具有这种权威性。 2.3制定完善的资产减值规则。上文已述及,现有的资产减 值准备的规定缺乏系统性,在实务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因此制 定一个系统并且完善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已被理论界和实 务界提上13程。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上,新准则的制定 应充分考虑实务的可操作性,针对目前我国价格市场不完善和 会计人员水平不高的现状,只有加强其操作性才能降低利润操 纵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4建立完善的企业效绩考评体系。必须切断资产减值准备 与公司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弱化上市公司利用计提 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首先,改进“准备”计人损益 的做法,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集中反映计提的“准 备”。其次,改进对上市公司的考核评价指标,以营业利润作为考 核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 上缓解目前利润操纵的严重问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我国现有的有关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还尚需不断完 善,我们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资产减值准则的内容补充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 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其内容进行讨论、宣传,加强职业道德建 设,达成共识,统一实施,从而真正解决企业高估资产,操纵利润 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2006. [2]张竞辉.浅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财务与会计20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