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什么不见了》说课稿
一、 说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正在迅速的发展中,好奇心也在逐步的加强,小脑袋里总会有许多的小问题,他们总是在生活老师为他们冲调牛奶后四处寻找奶粉的痕迹,在沙池里玩耍时,他们用沙子模仿老师冲牛奶,却发现不管怎样沙子都不会像奶粉一样不见了。利用幼儿对物品遇水后不同变化的好奇心,我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 说教材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具体目标有: 1、认知: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能力:愿意参加科学活动,学习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3、情感: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把此活动的重难点定为: 重点: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难点:学习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为此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将幼儿分为4组,每组4个透明水瓶,一张实验记录表。方糖、盐、绿豆、小石子,玩具等。装在信封里的实验记录表,“√”“×”吸铁石若干。Flash动画。
2.经验准备:日常生活中幼儿观察过溶解的现象。 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 三、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的形象,
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还挖掘此次活动价值,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 2、引导发现法 3、示范法 4、观察法 四、 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我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社会情感,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积极感受,在学一学、做一做的过程中感知溶解现象,并学习填充表格。 五、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过程分为3个环节
导入——观察教师实验——幼儿分组实验。
大约用时20分钟,活动按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2分钟)
我带领幼儿跟随《智慧树》的音乐进入布置成实验室的活动室找熊博士,并播放熊博士flash动画。【我在这儿呢!你们是苹果一班的宝宝吗?(是)欢迎你们来到苹果一班实验室,我生病了在家里休息呢!我给你们留了一个大包裹,你们能和郭老师一起帮我完成溶化的实验吗?(可以)那做完实验后要记得吧实验报告寄给我哦!】此环节我使用情景导入法,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听觉和视觉感官。将熊博士的动画代替教师向幼儿布置此活动的任务,让幼儿明确目的的同时,也激发幼儿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2、观察教师实验——观察溶解现象。(10分钟) (1)认识实验物品(1分钟)
活动一开始,为激发幼儿兴趣,我请他们和我一起寻找熊博士的包裹并和幼儿一起说出包裹里物品名称。
(2)实验——感知可以溶化和不可以溶化(9分钟)
我一边操作实验一边口头解释,“我需要半瓶水,然后选一个你喜欢的东西,(教师选红糖)把盘子拿到自己面前,再打开瓶盖,用小勺子勺一点放进水
里,把瓶盖盖上,拧紧了,摇一摇,你们瞧,糖还在吗?”在这一环节我运用了引导发现法帮助幼儿了解红糖并没有飞走,只是“藏”在水里了,并通过发现颜色变化来理解“溶化”的含义。并在表格上用“√”表示溶化
接着我请一名幼儿用半瓶清水,一些小石子模仿实验来衔接下一环节,这样以动手操作的方式调动幼儿积极性并巩固实验步骤及方法,也让幼儿观察到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并感知什么是不能溶化。并在表格上用“×”表示不能溶化。这一环节主要运用看一看和说一说的方法初步感知溶解现象,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做好铺垫。
3、幼儿分组实验——感知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8分钟) (1)提出实验要求并分组(2分钟)
我将幼儿分成4组,每组5名幼儿,4人操作、1人记录。 (2)幼儿操作(6分钟)
接下来,幼儿分组活动,自由选择他们喜欢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并请小组长将本组的实验结果用“√”“×”表示填写在表格里。配班老师分别将每组幼儿的操作结果拍下来。此环节我运用以幼儿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巩固溶化的含义及正确填充表格的方法,将活动过程由“教中学”变为“做中学”。
幼儿实验完成后,我带领幼儿将每组的操作结果通过投影来检査,请幼儿相互及时纠正错误。得出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变得看不见了,叫做能溶化,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还能看见,叫做不能溶化。
最后我带领幼儿在《去郊游》的音乐声中开着小火车去看望熊博士并告诉他实验结果,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效果预测
本节活动按预设的目标、计划一步一步进行实施,活动中分别采用了播放动画、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形式,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利用提问、讨论的方法,恰到好处的对重难点进行了突破,始终围绕感知溶解现象展开活动,最后,让幼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了溶解的含义及正确填充实验表格的方法,完整的完成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