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写小说吸引读者,必须学会设置悬念!给你1个例子瞧瞧效果!

写小说吸引读者,必须学会设置悬念!给你1个例子瞧瞧效果!

来源:百家汽车网
写⼩说吸引读者,必须学会设置悬念!给你1个例⼦瞧瞧效果!

虽然说悬念应⽤于各个艺术门类,但其实根源还是在于⽂学,因为电影、戏剧都在有剧本,所以可以说有时悬念是⽂学创作的灵魂所在。

古⼈常说:“⽂似看⼭不喜平”,意思就是⼈们读⽂章就像观看⼭景⼀样,不喜欢看平的⼭,因为那样就没什么意思了,总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才好。

写⽂章就是这样,如果你在写⼀件事时⼀味交代,叙述,⽽不讲究⼿法技巧,那别⼈读起来肯定是索然⽆味的,所以适当的设置些悬念,就会让情节波澜起伏,紧紧抓住读者的⼼,让他们有迫切读下去的欲望。

我相信我们每个⼈对四⼤名著之⼀的三国演义都很熟悉,更是对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熟能详。

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草船借箭中精⼼设计的⼀系列悬念。

⽴状设悬念:⼗天内造出⼗万⽀箭,这是⽆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诸葛亮却⽴下了三天完成的军令状,难道他聪明⼀世,糊涂⼀时了吗?这是不是伸着脖⼦等着挨宰?这是第⼀个悬念。借船设悬念:诸葛亮⽴下军令状,鲁肃可着急了。他于是趁机提出借⼆⼗条船,按他的要求装备好,并叮嘱鲁肃保守机密。这些⼩船能变出箭来吗?鲁肃⼀旦向周瑜报告了,诸葛亮岂不是全完了?这是第⼆个悬念。

取箭设悬念:军令状⽴了,⼩船借了,可就是不见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才趁着漫天⼤雾逼近曹军⽔寨,并且叫军⼠擂⿎呐喊。鲁肃固然吓得⾯如⼟⾊,读者也要捏⼀把汗,如果曹军⼤举出击,诸葛亮不是要成为俘虏吗?这是第三个悬念。

三个悬念,三层理解,诸葛亮聪敏机智,胆略过⼈,真是“神机妙算”哪!你看这就是悬念的⼒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