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货物运输驾驶、押运人员资格考试训练题
选择题:1.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的人员未取得(C)上岗作业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A、生产许可证B、营业执照C、从业资格2.运输危险化学品,未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由(B)处5万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交通运输主管部门C、工商部门3.运输危险化学品,未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器材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处(B)的罚款。A、1万以上5万以下B、5万以上10万以下C、10万以上20万以下4.托运人不向承运人说明所托运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危险特性以及发生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由(B)处5万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交通运输主管部门C、工商部门5.托运人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所托运的危险化学品妥善包装并在外包装上调协相应标志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处(B)的罚款。A、1万以上5万以下B、5万以上10万以下C、10万以上20万以下6.由对委托未依法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的企业承运危险化学品的,由(A)责令改正,处10万以上20万以下的罚款。A、交通运输主管部门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机关7.托运人在托运的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货物或者将危险匿报、谎报为普通货物托运的,由(A)责令改正,处10万以上20万以下的罚款。A、交通运输主管部门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机关8.通过道路运输危险期化学品的,应当按照运输车辆的核定载质量,装载危险化学品,不得超载。若超载,由(C)责令改正,处5万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A、交通运输主管部门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机关9.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技术条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若使用安全技术条件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车辆运输危险化学品,由(C)责令改正,处5万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A、交通运输主管部门B、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C、机关10.未经机关批准,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的区域。若违反该规定,由机关责令改正,处(B)的罚款。A、1万以上5万以下B、5万以上10万以下C、10万以上20万以下11.危险化学品(B)未悬挂或者喷涂警示标志,由机关责令改正,处1万以上5万以下的罚款。A.盛装容器B、运输车辆C、警示标志12.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未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由(B)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1万以上5万以下的罚款。A、机关B、交通运输主管部门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13.通过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不配备(B)的,由机关处1万以上5万以下的罚款。A、装卸管理人员B、押运人员C、管理人员14.通过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不配备押运人员的,由(C)处1万以上5万以下的罚款。A、交通运输主管部门B、质量监督押运人员C、机关15.依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擅自改装已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证》的(A),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5000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A、专用车辆及罐式专用车辆罐体B、车辆仪表C危险品标志16.依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使用失效、伪造、变造、被注销等无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由县级以上(C)责令停止运输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A、机关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道路运输管理机构17.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应当委托具备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或单位的安全管理情况(B)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A、每5年B、每3年C、每年18.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非法转让、出租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件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缴有关证件,处(C)的罚款。A、2万元以上B、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C、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19.依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必须投保(A),若未投保,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投保。A、危险货物承运人责任险B、机动车车辆损失险C、车上货物责任险20.在《道路运输证》的经营范围内注明了允许运输危险货物的类别、项别。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B)按照《道路运输证》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运输。A、不一定B、必须C、可以21.依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未配备(A)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A、专职安全管理人员B、兼职安全管理人员C、财务人员22.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A)运输法律、行规禁止运输的货物。A、不得B、在托运人允许的条件下可以C、在有相关手续的条件下23.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须有与经营范围、规模相适应的停车场地,且停车场地应当位于企业(C)市级行政区域内。A、运输业务较多地B、运输车辆常驻地C、注册地24.图中车辆尾部带状的安全防护装置是(C)。A、火花熄灭器B、缓冲胶块C、导静电橡胶拖地带25.图中的安全防护装置是(A)。A、排气管火花熄灭器B、缓冲胶块C、导静电橡胶拖地带26.在罐车行驶过程中,图中所示的(A)应处于闭止状态。A、紧急切断装置B、液面计C、安全泄放装置判断题:1.事故发生后,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可能暂不考虑保护现场。(B)2.化学性皮肤烧伤的现场处理方法是,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沾污的衣裤和鞋袜等。(A)3.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应急救援活动分为所在单位的应急救援和社会的应急救援。(A)4.当发生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时,为防止滞留现场造成的更大损失或危险,应设法先将事故车辆迅速移至人流稀少、影响不大的地点后,再组织进行扑救。(B)5.二氧化碳不能作为碱金属的灭火器,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钠、钾等碱金属产生化学反应。(A)6.大多数有机物不溶于水,故用水来扑灭有机物燃烧的火焰通常无效,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来扑救。(A)7.毒性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路进入人体内,因此在装运过程中应重点防止上述3个传播途径。(A)8.任何一种危险化学品发生火灾时均可用水施救。(B)9.在托运危险货物进,托运人应当对所托运的危险化学品妥善包装后,再在外包装上设置相应的标志。(A)10.若托运人在搬运的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化学品,将由门对其进行处罚。(B)11.若托运人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货物托运,将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A)12.未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A)13.托运人委托未依法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的企业承运危险化学品的,将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进行处罚。(B)14.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未悬挂或者喷涂警示标志,或者悬挂、喷涂的警示标志不符合国家未准要求,由机关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A)15.使用安全技术条件不国家标准要求的车辆运输危险化学品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B)16.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发生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需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A)17.从事危险品运输的从业人员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不立即采取消除措施,继续作业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件。(A)18.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人员发生重大以上交通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件。(A)19.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有关机动车驾驶和相关从业要求,且没有主动申请注销从业资格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件。(A)20.《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A)21.《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A)22.《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A)23.危险货物的限量运输是指一个运输工具在一次装载运送危险货物中的最大允许载运量。(A)24.《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机动车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应当经机关批准后,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A)25.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的区域的标志如图所示。(A)26.防止气瓶的物理爆炸是保证气体运输安全的首要事项。(A)27.道路运输易于自燃物质时,要注意避免这类物品与空气接触。(A)28.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制定的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应当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A)29.未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30.搬运人必须向承运人说明所托运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危险特性以及发生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否则将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处5万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A)31.托运人委托未依法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的企业承运危险化学品的,将由安全特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进行处罚。(B)32.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是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由企业自行决定。(B)33.《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A)34.《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