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社会治理创新研究综述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社会治理创新研究综述

来源:百家汽车网
Public Management公共管理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社会治理创新研究综述辛文博(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摘要:在社会需求与驱动的双重引导下,地方治理开始逐渐突破原有一元化主导的,淡化了传统模式的行政色彩。因此,整合多元主体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创新与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关注并整理有关社会治理创新现状、创新途径及问题的相关文献,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国家治理 现代化 社会治理 多元主体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社会治理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此之间会形成互助与依赖的关系[8]。就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目标与策略而言,多目标,超越了原有的国家治理理论与模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有主体构成的协同治理有利于充分调动政式,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序和谐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社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力量,这需要各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既包括国家制度体会治理中的行动者就是一个由、非个机构和组织之间的有机协同,从而有系的现代化也包括制度执行能力的现代组织和其他社会自治力量构成的行效弥补职能的不足和充分激活市场化,国家制度体系的现代化能够保障制动者系统[3]。和社会力量。度文明的先进性,坚定制度自信;制度基于此,社会治理也立足于国家治第三,由于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起执行能力的现代化能够保障制度文明的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针对步较晚,经验不足,因而在理念、过程有效性,坚定道路自信。这个议题,国内学术界分别从模式、实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宏2017年,*总在参加践与问题几个方面加以阐释与探讨。观角度看,目前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社上海代表团审议中提出了城市“精细化”第一,社会治理立足于现代社会的会治理的价值理性迷失;社会治理新格治理的要求。社会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特征,基本格局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局形成进程缓慢;社会治理的路径依赖要方面,事关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因治理模式,要求在制度、法律的框架内本末倒置以及法治保障不足等误区[9]。此,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模式与运实现善治。由于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开放从与社会组织合作的角度看,社会作机制,从微观处有利于了解城市治理演化、具有耦合作用和适应性的复杂网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着职能转变的新思路,以试点推广的模式推动全国络系统,因此社会治理是一项庞大而复不彻底,与社会组织关系不明朗,范围内城市治理经验的扩散与实践,提杂的系统工程,尤其在高度复杂的社会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低等问题[10],有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中,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尤为重要[4]。的学者以定量研究为方法,通过对某市从宏观处有助于加深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创新则要求推行合作治社会组织的问卷,得出社会组织在参与的认识,丰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理,实现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5];还要社会治理中面临理念缺失、能力不足、1 社会治理创新的现状求强调依法治理,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乏力等问题[11]。方式进行治理,因此是制度化、规范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概念是“治法治化的治理模式[6]。2 社会治理创新的途径理”,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行的第二,社会治理在多元主体的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是构建新型概念。“治理”与“管理”相对,强调中衍生出不同的模式,例如上海、北京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既有、也有非正式和非的多中等地的实践构建了、社会组织与公代化。实际上,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心模式,其核心目的是实现问题良好解众的伙伴关系,拓展出“政社合作”“协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并以制度决的“善治”[1]。对于中国而言,国家同治理”“三社联动”等多种模式[7]。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要避治理现代化包含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这些举措的核心是打破社区治理的科层免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运动式宿命”,两个方面,构建了执政党、、社会制结构,转变为处理复杂棘手问题更为保障可持续性,也取决于社会治理的制组织、市场组织与公众的多元治理主体,得心应手的多主体、多层次、网络化的度激励与保障。包含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地方治理、治理格局。这种治理格局涉及、社社会组织是加强社会治理的主要途基层治理、全球治理等诸方面[2]。会组织、个人等多种主体,各个主体彼径之一,加快培育与发展社会组织是根· 55 ·公共管理本,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创新治理是前提,探索建立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是关键,加强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制建设是保障,要努力提高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2]。从角度出发,促进社会治理要首先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社会治理能力;其次在正确处理与社会关系的同时,激发各种社会组织的活力,不断增强社会治理的活力;再次,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业性组织建设,为加强社会治理提供积极的参与协同力量;最后,加强治理文化建设,为社会治理创造良好的氛围[13]。3 社会治理创新研究的优点、问题及趋势目前关于社会治理的研究认识到了变革的重要性,紧跟时代步伐,同时也关涉了中国情境下社会治理的特殊性、复杂性、艰难性。改革是权力主体对变化环境的调整,社会治理创新的研究体现了问题导向、与时俱进的研究逻辑,符合中国改革的基本路径,既能够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又和中国具体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从理念、模式、运行等方面提出了卓有借鉴意义的观点。与此同时,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研究也兼顾了中国特殊的——社会关系,也整合了经验不足、实践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然而,目前的研究更多仍然是局限于宏观的公共服务等领域,忽视了社会治理创新所嵌入的客观条件与情境,并未聚焦于社会治理的不同侧面探讨具体问题,对综合治理关注不足。社会治理创新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互交织的复杂问题,以偏概全的论述往往会忽视不同条件中社会治理的具体问题[14]。针对目前社会治理创新的研究问题,未来的趋势应为学者们选取社会治· 56 ·理的某一具体领域,分析该领域内政社之间互动的逻辑,提供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另外,还要重点探讨不同条件下多元主体互动的个性特征,分析社会治理模式在特定环境下的运作机制与问题,并对症下药地提出优化方案。而在推广方面,中国改革的基本逻辑是“问题带动,试点推进”。通过对社会治理领域的具体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提供经验借鉴,以期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当然,具体案例的推广需要结合地方的实际需要与“实践知识”。4 结束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现代社会正处于主体多元化的时代,社会治理发展十分迅速,创新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其创新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社会治理目前正面临着种种挑战,存在着诸多问题,部分模式也陷入困境。在其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以试点的方式不断摸索出符合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具体路径,努力规避各种风险,及时制定出针对不同问题的对策与解决方法。而以上学者的成果能够为未来社会治理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在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治理的实践方面仍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参考文献:[1]  鲍伯·杰索普.治理的兴起极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J].国际社会科学,1999(2):12-15.[2]  张小劲,于晓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六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Public Management[3]  张康之.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2-6.[4]  范如国.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2014(4):98-120,206.[5]  江必新,李沫.论社会治理创新[J].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0-23.[6]  周庆智.社会治理创新与现代化建设[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4):7-10.[7]  曹海军,吴兆飞.社区治理和服务视野下的三社联动:生成逻辑、运行机制与路径优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6-9.[8] 曹海军.“三社联动”的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基于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的探索[J].行政论坛,2017(2):5-8[9]  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2):3-11.[10]杨丽,赵小平,游斐.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理论、问题与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5-12.[11]戴海东,蒯正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对温州社会组织的调查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4(2):106-109..[12]刘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4.[13]丁萍.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5(4):39-41.[14]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