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妙法莲花经》中的记载,释迦佛涅磐时,众弟子兼从地下涌出,听他讲最后一次“法”。因而我们看到的图中的18弟子全部都是半截身子,,不跪也不站,脸上表现出对释迦佛的崇敬和厚爱之情,显得安静而又祥和。
下面再请大家往上看,在众弟子为了释迦牟尼佛专设的香案上方,有九尊像,取自佛教中“由虚空以赞圣德”的说法。中间是释迦佛的妈妈,摩耶夫人,左边是他的姨妈,右边是美丽的妻子苏陀落,她们都是比释迦佛先离开人世,在天宫中,她们听到消息后,就纷纷手持鲜花,从天而降,在虚空中称颂圣德。
各位朋友,欣赏完圣迹图这种安静,祥和的美,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其中构图的一个绝妙之处呢?对,那就是我们图中释迦佛是没有雕出来脚的,这当然不是我们能工巧匠的大意疏忽。31米长,要雕一个大佛是完全可以的,可一旦雕成,就比现在的我们看到的小气多了。于是我们的设计师匠心独运,采取60米的比例来雕,留了剩余的部分在岩石当中。形成了“意到笔不到”的境界,让人在有限中产生无限的联想。于是重庆这边就流传着一句民谣,“宝顶大佛,身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 涅磐圣迹图这种安详,宁静的美,这种藏而不露的美,只能让我们由衷地叹一句:“妙”啊!
大足石刻--父母恩重经变像
游客朋友们,人生就是一出戏,有缘千里来相聚,赵钱孙李是一家,五湖四海皆兄弟,能为大家做导游,是我黄俐的好福气。非常高兴能带领大家走进驰名中外的大足石刻。
朋友们,现在我们所的位置是宝顶山大佛湾第十五号龛“父母经重恩变像”前,大家请看,上面一层刻的是七佛半身像,这七个佛都有名、有姓、有出生时间、地点。佛来到人间都离不开父母,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因此中间一层就宣扬了父母含辛茹苦孕育子女的生动过程。中国有着悠久的孝文化。在封建社会,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家请看图的中间,多年无子的夫妇二人,在佛前求子,心情十分急切。令人兴奋的是这位母亲不久后便怀孕了,有诗文说:“慈母怀胎旦,全身重如铁,面黄如有病,动转亦艰难”。这是母亲对我们的“怀胎守护恩”。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阵阵疼痛让她很辛苦,但是她的脸上却洋溢着即将为人母的骄傲与自豪。儿子的降生给家庭注入了新鲜的气息,夫妻二人眉开眼笑。《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儿子的诞生,孝道也就拉开了序幕。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儿子的成长过程。儿子正憨态可掬的吸着乳汁,有文字说:“不愁脂肉尽,唯恐小儿饥”。可是等他吃饱喝足后,就开始给母亲捣乱了。你看,半夜时,儿子便尿床了,母亲赶紧把他移到床边,自己却躺在湿处。?
父母历经千辛养大的儿子即将远行,你看,父母依着门庐,依依不舍地看着儿子越走越远,真可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父母将依恋与不舍都藏在了心中。大家再看,儿子衣锦还乡,父母又忙着筹备婚宴。杀猪宰羊这等恶业由谁来承担呢?最后这一幕是年迈的双亲将儿子叫到床边,不停的嘱托着什么,这正是:“百岁唯忧八十儿,不言作鬼也忧之”。 朋友们,父母无怨无悔为我们付出了一生,让我们从此刻开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父母。 谢谢!
“导游讲解能力”主要考核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景区(点)知识的熟悉程度。讲解范围: (1)长江三峡 (2)大足石刻 (3)武隆天生三硚(4)奉节天坑地缝(5)合川钓鱼城 (6)涪陵白鹤梁
涪陵白鹤梁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人员**,大家可以叫我**,首先感谢和欢迎大家进行本次旅游,我会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有一个精彩和难忘的经历。
白鹤梁水下石铭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
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白鹤梁上的石鱼石刻,不但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还有“石鱼出水兆丰年”和“年年有余(鱼)”之意。因此,古人在白鹤梁上刻有“枯水季节,若石鱼出水面,则兆年丰千年如许”的石刻题记。白鹤梁上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白鹤梁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峡工程建成后,白鹤梁将被淹没。
白鹤梁位于四川重庆所辖的涪陵市城北的长江之中,是浩瀚江水中的岩砂质天然石梁。它自西向东延伸,与江流平行,呈14.5度的斜度向江心倾斜,常年伏没江中,只有每年冬春季之交,水位较低时才会部分露出水面。梁上有石刻碑文160余方(尚有部分题刻淹没水中),题刻的书法艺术造诣较高,刻工精湛,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珍贵资料,也是世界罕有的水下碑林。 白鹤梁上所刻的石鱼是古代水文观测标志,石刻文字题记则是古代水文观测的记录,是极其重要的水文历史资料。 时间如流水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谢谢大家一路上和我一起度过这宝贵的时间,谢谢!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月到次年3
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白鹤梁石刻\"溯源
白鹤梁,是位于长江上游重庆直辖市涪陵城北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处北纬29度43分,东经107度24分。全长1600米,宽10 ----15米,自西向东延伸,呈一字形与江流平行。水位标高137。81米,梁脊高出最低水位2米,低于最高水位30米。距长江南岸100米;东临长江与乌江的汇合处。由于常年受江水冲刷,石梁形成上、中、下三段。被誉为\"长江一绝、中国一绝、世界一绝\"的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主要分布在220米长的中段上。1980年,白鹤梁成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公布白鹤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这个诗化的名字缘何而来,虽然众说纷纭,但都与一个叫尔朱通微的人有关。相传,在北魏时,尔朱通微不愿与篡夺皇位的族兄尔朱荣合流,弃家学道,道成,号尔朱真人。尔朱炼丹售市,至合州(今合川),价傲太守。太守怒,将尔朱囚笼抛江。竹笼不沉,却顺江而下,至涪州白鹤云集之石梁,遇一名白石之渔人举网而得之。尔朱时正酣睡,渔人久呼不应,击磬方苏,遂为至交。渔人仍然轻舟布网,尔朱继续修真炼丹;晚则曲膝相对清谈,倦则抵足揽江入梦。竹笛渔歌,铜磬,各得其趣,两情甚笃。一日,尔朱取丹与白石渔人佐酒畅饮,醉后,乘白鹤化仙而去。白鹤梁便以此得名。
传说是优美动人的。白鹤梁称谓的演变,书志所载,略有不同: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记述:\"白鹤梁,尔朱真人于此,后乘鹤仙去。\"南宋祝穆著<<方舆胜览>>记述:\"州(涪陵)西一里白鹤滩,尔朱真人冲举之处。\"皆言尔朱真人\"仙去\",\"冲举\"之处为\"白鹤滩\"。乐史编著的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开宝四年,黔南上言:江(长江)心有石鱼见,上有古记云:广德元年二月,大江水退,石鱼见„„\"王象之编著的南宋地理总志<<舆地胜志>>记蠛:\"在涪陵县下,江心有双鱼,刻石上„„\"据此,白鹤梁也曾有过\"涪陵石鱼\"的称谓。清同治版<<重修涪州志>>在白鹤梁条目下注释:\"尔朱真人浮江而下,渔人有白石者举网得之,击磬方醒,遂于梁前,后乘白鹤仙去,故名。\"版<<涪陵县续修涪州志>>也注释:\"白鹤梁石鱼,在城西江心,旧志:尔朱真人浮江而下,渔人有白石者举网得之,击磬方醒,遂于梁前,后乘鹤仙去,故名。\"而直接把\"白鹤梁\"三字镌于石梁上的,则是清光绪辛巳年间的孙海。1988年,正式定名为\"白鹤梁题刻\",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题刻\"组成
白鹤梁题刻,从唐至今逾1200余年,发现有题刻174段。其中文字题刻170段(内有7段题刻查于资料记载,无拓片),石鱼4段(12尾,其中附于文字题刻的线刻鱼8尾),观音像1段,白鹤梁图1段。共约3万余字。
在现存的题刻中,唐代题刻遍搜石梁亦无明迹可寻。但是,在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中则有\"唐大顺三年镌古诗甚多\"的记载,在白鹤梁现存题刻和<<太平寰宇记>>中也有:\"(唐)广德元年二月江水退,石鱼见\"的文字。说明白鹤梁上的题刻,在唐广德元年前就有了。
据\"白鹤梁题刻\"辩认与有关书志资料记载,宋代题刻有103段,元代有5段,明代有17段,清代有24段,有11段,新中国有3段,年代不详的有11段。这些题刻,排列无序,依地就势,参差不齐。文字大者幅约2米见方,小者幅长宽均不盈尺。最大圆雕石鱼长2。8米,宽0。95米,其余为浮雕线刻鱼,长0。3 --- 1米不等。题刻记载了自唐广德元年以来历代石鱼出水状况,当地农业丰歉与水位尺度等情形。是我国古代少有的长江枯水水文站,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和难得的书法瑰宝。
在174段题刻中,有枯水水文价值的114段,它记录了历史上74个年份的枯水水位。在12尾石鱼中,以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涪州牧萧星拱重刻之双鲤的水文价值最高。据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重庆水文站实测,这对石鱼的眼睛海拔高程为137。91米,与现在水位标尺零点的海拔高程相差甚微。以此推演,可以得出自唐广德元年以来1200余年的长江枯水水位统计和枯水发生的周期。为长江水利、水电、航运等方面的开发,特别是为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建成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动工兴建,提供了确切可靠的科学依据。 \"白鹤梁题刻\"价值
\"白鹤梁题刻\"之所以被专家学者称为\"世界一绝\",而又受到国际水文组织的高度赞誉,主要还在于\"白鹤梁题刻\"本身的价值。
刻石鲤为水标,以它记录枯水变化,预卜农业丰歉,这是涪陵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令人敬佩的是,古人铭刻的石鲤水标,和现代水文站测量水位升降数据的原理完全相同。设固定水标系统观测江河的水位变化,迄今不足百年历史,而\"白鹤梁题刻\"的长江水位记录已有1200多年的连续记载。并从中得出长江上游每隔3年或5年就有一次枯水发生;10年或数10年就有一次较枯水位、600年就有一次极枯水位出现的结论。成为\"长江中最古老的水文站\",不愧为\"长江水文资料的宝库\"、\"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 作为文物的\"白鹤梁题刻\",古老碑刻居多,有姓名可考者300余人,174段题刻留下了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1000多年的重要史迹。由于它是处于水下,虽经数百年乃至近千年仍字迹清晰,有永久保存的价值。
\"白鹤梁题刻\"文字质朴,言简意赅。尤其是上百段围绕\"石鱼出水兆丰年\"的题刻,反复论证了\"石鱼现,果在稔\"的历史事实。也有\"鱼出不节用,年丰难为丰,鱼没知节用,年凶未必凶\",\"民安即是丰\"的不信天而贵人的民本思想。更有\"摧伏倭寇,奠定和平,石鱼出兮!\"这借石鱼兆瑞而发出掷地有声的民族誓言。
\"白鹤梁题刻\"计3万字,篆、隶、行、草、楷诸体皆备,虞、褚、颜、柳、欧各派并存。题记精工细刻,文词优美,有的在达到书、艺、文三绝的境地。
\"白鹤梁题刻\",极富民族风格,颇具神秘色彩,内涵丰富,雅俗共赏,加之地势独特,更显珍贵。专家评价说:像这样集历史、科学、艺术于一体的文物,称得上国宝之最了。
但是,由于白鹤梁地势较低,梁脊顶部仅比当地最低水位标尺零点高出2米,所以题刻常年隐没于江水之中。又因为长江上游水面洪、枯水位变动幅度较大而冲刷力加强的影响,岩石风化、浸蚀、剥落较为严重,有的题刻被洪水移位,有的题刻依附的砂岩体悬空,有的题刻已被毁损。 \"白鹤梁题刻\"的未来\"
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已实现截流。将来工程竣工后,被纳入三峡库区文物保护重点之重的水下碑林 ---- \"白鹤梁题刻\"将隐没于浩渺的江水之中。为保护这一世界之\"绝\",国家领导人和专家学者已作出科学性的建议和设想 -----
\"白鹤梁题刻标本不能离开母体\",\"白鹤梁题刻离开母体就没价值了\"。\"白鹤梁有条件建水下博物馆\",\"排除切割搬迁的设想\",\"搞个沉箱式既保护了文物还可成为一个旅游景点\",\"白鹤梁题刻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可能性\"„„
这些建议和设想,清晰地勾勒出了\"白鹤梁题刻\"成为水不博物馆的美丽前景。它将像一颗镶嵌在三峡库区的明珠,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发展和旅游事业的开拓,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重庆合川钓鱼城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人员**,大家可以叫我**,首先感谢和欢迎大家进行本次旅游,我会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有一个精彩和难忘的经历。现在让我为大家介绍,今天我们来到的是重庆合川古战场——钓鱼城! 1982年,钓鱼城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位于合川市合阳镇嘉陵江南岸钓鱼山上,之所以称之为钓鱼山,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得名。
我们现在沿着山路向上攀登,可以感受到它的峭崖拔地(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于此,俨然兵家雄关。再请欣赏下周围的自然景观,我们可以体验到它的壮美,行走于其中,定会心旷神怡。(和游客进行一系列沟通、了解······最后到山顶)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护国寺,大家可以看到其大门上写有一幅楹联:城号钓鱼,三江送水开巴堑;寺名护国,孤嶂飞云控蜀江。由此可以看出在很久以前钓鱼城就以其险峻而享誉天下。在往里走,来到的是护国门城楼,石柱上清晰的写有:世界名城,曾闻上帝折鞭处;蜀中胜概,遥想当年独钓时。现在我要为大家讲述
一个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争,它与“赤壁之战”齐名,那就是历时3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
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钰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蒙哥大军于此战败。钓鱼城因此也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转移参观地)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石壁上刻有很多名人诗句和一些历史事件,钓鱼城目前的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遗址,有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还保留着大量元、明、清三代的诗赋辞章、浮雕碑刻。值得大家欣赏! 大家随我往右走,在我的右侧是一个大众性休息地,它将自然景观与现代气息恰当的融合在一起,如果各位旅客感觉疲劳,可以在此稍做休息。(此段为本人自己加的,主要是为了方便结尾,但实际也是存在这样一个地方的,呵呵,不好意思哟!)
好,现在大家可以自行参观,感受和回味历史带给大家的无限遐想,2个小时后,在此处集中。 谢谢大家!
钓鱼城三面据江,峭崖拔地,自然景观壮美。
1982年由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钓鱼城位于合川市合阳镇嘉陵江南岸钓鱼山上,占地2.5平方千米。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得名。钓鱼城峭壁千寻,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
钓鱼城峭壁千寻,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遗址,有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还有元、明、清三代遗留的大量诗赋辞章、浮雕碑刻。 1982年,钓鱼城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钓鱼城是因为修筑在钓鱼山上而得名的。早在唐代,合州名僧石头和尚就在钓鱼山创建了护国寺和悬空卧佛、千佛石窟等摩崖造像,从而留下了僧侣、游人的足迹。南宋乾道年间(1171年),钓鱼山飞舄楼建 成。当时过往州境的雅士豪客,莫不盘桓于钓鱼山,借江山之助,寄托自己豪放的胸襟与远大抱负。到了南宋晚期,宋蒙(元)战争爆发。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为抵御蒙古的进犯,采纳播州(今贵州遵 义)人冉琎、冉璞兄弟“择险、任人、积粟、驻兵、徙城” 的建议,于淳祐三年(1243年)在钓鱼山筑城,徙合州及石照县治其上,屯兵积粮,控扼三江,以为重庆屏障。
钓鱼城依山为垒,宛如金城汤池。它不但有构筑在陡峭山岩上的内外两道防线,而且还有纵向延伸的水军码头,以暗道出口、一字城墙相连接的给养补给通道,和天池泉井、水洞门为代表的给排水系统。在城中的两级台地上,良田沃土,
豁然千亩。钓鱼城由此而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山地修筑防御体系的光辉典
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而得名。
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南宋合州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藉钓鱼城天险,“春则出屯田 野,以耕以耘;秋则运粮运薪,以战以守。”而大汗蒙哥(元宪宗)、总帅汪德臣、东川统军合剌、四川总帅汪惟正等80多名叱咤风云的蒙、元将领,视钓鱼城为“弹丸”之地,长期围城强攻。双方于此殊死搏斗,浴血奋战,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共同创造了钓鱼城36年攻防战争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钓鱼城攻防战争中,发生在公元1259年的钓鱼城开庆元年之战是7个多世纪以来,中外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一大战役。这此战役不仅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继彝陵之战、成皋之战、淝水之战之后的又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而且是改写世界中古历史、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
1258年春,蒙哥汗在完成了对南宋的战略包围后,亲率七万蒙军主力攻击四川。在短短的10个月间,成都及川西北府州俱被蒙军占领。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 二月,蒙哥汗率军由渠江鸡爪滩渡江,驻跸钓鱼城东之石子山。庚即,蒙古军开始向钓鱼城大举进攻。
五月,蒙古军累攻不克.潮湿炎热的气候使蒙古军“军中大疫,方议班师”。蒙哥未采纳部下“乘新集之锐,水陆东下”的建言,仍加紧了对钓鱼城的攻击。 六月,汪德臣复选兵夜登外城马军寨,杀寨主及守城 者,王坚率兵来战。迟明,遇雨梯折,后军不克进而止。
七月,蒙哥汗以马军寨之马鞍山为桥头堡,向钓鱼城内城发起进攻。在此场激烈的战斗中,蒙哥汗被飞丸击中,崩于钓鱼山。蒙哥汗战死之后,进军鄂州(今湖北武昌)的蒙哥之弟忽必烈和进攻漳州(今湖南长 沙)的塔察儿,以及占领了大马士革,正在与古埃及马木路克王朝作战的旭烈兀,为争夺汗位而匆忙回 师,蒙古贵族集团即开始了长期的内部争战。钓鱼城由此在世界中古史上,赫然竖立了“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不朽丰碑!当时,钓鱼城就以“东方的麦迦城”、“上帝折鞭处”的威名震惊了中外。 此后,钓鱼城军民坚持抗战。直到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帝昺在厓山蹈海之后,守将王立开城降元,结束了钓鱼城36年抵抗战争的光荣历程。
三江环抱的钓鱼城是闻名中外的古战场,南宋时期她抗蒙连续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陈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1982年,钓鱼城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钓鱼城屹立在合川市东城区的钓鱼山上(距合川市合阳城五公里—东北面)。景区气候:四季分明。
奉节天坑地缝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人员**,大家可以叫我**,首先感谢和欢迎大家进行本次旅游,我会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有一个精彩和难忘的经历。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坑地缝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位于奉节县城南岸70多KM处,北靠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与瞿塘峡紧密相连,与驰名中外的大宁河、小三峡隔江相望,南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国家著名风景名胜区张家界相通,距209国道仅46KM,西达利川、万州、318国道100来公里,东接巫山大庙龙坪古人类文化遗址,整个风景名胜区处在由九盘河和迷宫河相会形成的“V”字形流域里, 地跨东经108°53ˊ—109°11ˊ,北纬31°30ˊ—31° 40ˊ,东西长约24.25KM,南北宽约14KM,辖桃源河、九盘河景区,迷宫河、旱夔门、神仙洞景区、天坑、地缝景区,茅草坝景区和龙桥河等景区,幅员面积约340KM2,人口6万多人,共由七十多个大小景点构成。 小寨天坑位于距奉节县城83公里的兴隆镇小寨村,“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坑口地面标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坑壁四周陡峭,在东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两级台地: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宽2—10米,台地有两间房屋,曾有人隐居;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坑底下边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小寨天坑与天井峡地缝属同一岩溶系统,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峡地缝补给,自迷宫峡排泄,从天坑至迷宫峡出口地下河道长约4公里。 天井峡地缝 距小寨天坑15公里。地面有一条天然缝隙,当地称天井峡地缝。地缝全长14公里,分上、下两段。上段从兴隆场大象山至迟谷槽,长约8公里,为隐伏于地下的暗缝。由兴隆镇大象山天井峡能进入缝底,通行长度为3.5公里。缝深80——200米,底宽3——30米,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缝底有落水洞,暴雨后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宫峡,是长约6公里的暗洞,1994年8月,由英国洞穴探险家探通。
1996年,天坑地缝风景区被重庆市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2004年初,正式批准天坑地缝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坑地缝无与伦比的美,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探险家和旅游家的目光,成为探险者的乐园、旅游者渡假休闲的胜地。
区位间介
世界奇观天坑
地缝[1]风景名胜区位于长江三峡西部奉节县南部山区。 北靠三峡风景区的瞿塘峡, 南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东连巫山龙骨坡古人类文化遗址。东西长37.5公里, 南北宽19.5公里,幅员面积340平方公里,辖天坑地缝、龙桥河、迷宫河、九盘河、茅草坝五大风景片区。最低海拔236.4米,最高海拔2084.2米。地缝中已开发的天井峡大桥至回头石段约5千米,有栈道自罗家坪下到地缝, 形成环线。其间景点星罗棋布, 溶
洞竖井多而怪异, 萦绕着无数的传说故事。两岸夹道的岩石千姿百态,岩壁上, 丛林遮天蔽日, 森然欲合。天坑地缝,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丹青长卷,石林、溶洞、洼地、竖井„„包容万象, 应有尽有。
天坑位于奉节县荆竹乡小寨村, 口部最大直径626米,最小直径537米,坑底最大直径522米, 垂直高度666.2米,总容积11934.8万立方米,是世界上深度和容积最大的岩溶漏斗。天坑口四面绝壁,如斧劈刀削, 宏伟壮观。坑中有无数幽深莫测的洞穴和一条汹涌澎湃的暗河。中西探险家曾多次深入天坑探险, 探明天坑中暗河经出水洞流向迷宫河, 推测天坑中暗河来自神秘的大地缝。 风景特色
天坑地缝,是一幅绚烂多彩的丹青长卷,这里,可以一睹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态的景观。石林、峰林、溶洞、洼地、天生桥、落水涧、盲谷、漏斗、竖井„„包容万象,应有尽有。特别是雄居世界第一的小寨天坑,以及景象奇特的神秘地缝,令观者为之倾倒和折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崇山峻岭中清澈碧透的涓涓溪流、原始草场和繁茂的森林,组成了一个世外桃源的人间仙境。同时,由于这里海拔1000米以上,又成为避暑和观赏雪景的最好场所。而且这里的山乡风情,更像一首浓郁的土家族情歌,其纯朴的民风民俗让无数中外游人流连忘返。
天坑地缝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西首重庆市奉节县的南部,属于七曜山山脉与巫山山脉的一部分,面积约400多平方公里,整个风景区分为小寨天坑、天井峡地缝、迷宫河、龙桥河、九盘河、桃源河、龙门桥、茅草坝、青岩、尖山等十大片区。我们这次要游览的天坑、地缝、迷宫河、龙桥河4个片区,是整个风景区中比较精彩和已经正式开放的部分。这片风景区南与湖北利川市、恩施市和建始县接壤,东与重庆市巫山县相邻,距奉节县城约50公里。
天坑,是人们对地理学上喀斯特地质中漏斗的俗称。这一带的天坑可多了,简直无法统计,几乎几百米就有一个,有的洞口小如茶杯,有的大如一个球场,荆竹乡小寨村一个特大天坑,坑口面最大直径是626米,坑深666.2米,坑底的最大直径是522米,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漏斗。地缝,也是让中外科学家赞不绝口的一处绝世奇观。两道山谷之间,树林荫翳着一条神秘的深谷,远远望去,宛如大地裂开的一条大缝隙。
最为奇妙的是,清澈碧绿的溪流,在这片石灰岩地区雕塑出一个神奇庞大的地下洞穴群。几次率法国探险家在这里探险考察的成都理工大学万新南教授说,他去过许多风景名胜区,感到这里是一块最神奇的地方,千姿百态的地质,千奇百怪的洞穴,整个风景区几乎是“千疮百孔”。英国、法国探险家们更是赞不绝口,称这里是“世界第一流的魔幻式的洞穴”。从1994年以来,中国、英国、法国、爱尔兰4国的探险家多次来奉节探险,发现了庞大的地下洞穴系统,而经过七八次探险也只了解了它的一角。迄
今为止,他们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小寨天坑,宽窄比堪称“世界之最”的天井峡地缝,以及尚未完全弄清楚,但确属于世界级长的地下暗河———龙桥河。天坑地缝究竟有多少洞穴,现在尚不清楚,这里还会不会有惊人的属于世界级重大景观,现在也还是个谜。天坑地缝景区的洞穴已引起国内外科学家、探险家的关注,我们相信,它的神秘的面纱会逐步被揭开的。
1996年8月和1997年12月,国际洞穴探险协会秘书长安迪先生,亲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伍到大地缝进行了考察,由于探险设备的,地缝地下洞穴的变化多端,中英联合探险活动,只在洞穴中前进了几千米。究竟这片神秘的世界里还有些什么奇异的景象,缝中的地下河流是否与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小寨天坑相通,以及是否存在一些奇特的生物,仍是个有待探索的谜团。
各位朋友请看,现在我们对面那隐藏在绵延的峰丛之中的便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坑”的小寨天坑了。
大家一定很好奇为什么说小寨天坑是天下第一坑呢?其实这是由于小寨天坑那独特的地理地形决定的。
小寨天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质“漏斗”。它的坑口地面标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总容积1.19亿立方米。坑壁四周陡峭,在东北方向的峭壁上有一条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两级台地,一个是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上面有两间房屋,曾有古人隐居在那里;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略微有点倾斜,坡地上草木丛生,野花烂漫,坑壁有几湾清泉飞泻坑底。坑底下边又有地下河,因此小寨天坑就像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了。站在坑底向上看,天就只有坑口那么大,颇又点“坐井观天”的意味。听了这些简单介绍大家是不是已经认为小寨天坑当称“天下第一坑”是名副其实了。 这样容易满足可不好哈,还有更精彩的呢?
小寨天坑的神秘历来吸引着科学家以及探险者来考察探险。相信许多朋友还依稀记得97年国内掀起的“天坑”狂潮吧。当时,有一组由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组成的考察团进入了小寨天坑,当他们从天坑底部自下向上对数百米高的峭壁做逐一扫描时,发现在峭壁内约6米深处竟隐藏着7只直径为4米的大圆球。这些大圆球呈曲线排列,球面上还刻着一些无法破译的文字和符号,经过一些科学的测定后,发现这些怪球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钛,距今已经有7500万年到8000万年历史了。有的人认为这可能是外星智慧在地球的活动基地。不管它是真是假,至少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它神秘的向往。
听了我简单的讲解大家是不是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个天下第一坑呢?现在我们就下去一睹它的全貌吧,不过下坑的小路弯弯曲曲,希望大家能在路上互相照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