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模型(二、三、四等总共需平衡式)
章前导读
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命题是: 一个经济社会国民收入的大小和就业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通过利率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联系起来,货币市场的利率影响收入和投资,而产品市场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供 给。IS-LM模型把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 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
这节我们介绍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即抽象的总供求平衡理论。
凯恩斯认为,宏观经济学太复杂了,涉及的问题很多,他做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把复杂的宏观经济进行抽象,让人们对宏观经济可以一目了然。下面,我们就来介绍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两部门门的平衡
◆ 一国宏观经济中主要有两个经济的部门,一是家庭,二是厂商。
◆ 家庭部门是由千千万万个居民户组成的。家庭的经济作用在于,一方面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劳动),形成供给;另一方面从厂商购买生活消费品,形成需求。
◆ 厂商部门也是由千千万万个生产单位组成的。它不仅包括提供物质产品的工厂、农
场、矿山、建筑公司等单位,还包括提供服务(劳务)的商店、旅馆、运输公司、邮电所、学校、医院、影剧院等单位。厂商一方面向居民提供产品,形成供给,另一方面向家庭购买劳动,形成需求。
◆ 两部门的经济要想正常运转的条件是,家庭挣的钱全花了,厂商生产的产品全卖了,这样宏观经济就能够正常运行了。
◆ 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中,两个部门经济要想正常进行,平衡的条件是储蓄一定要等于投资。
◆ C+S=C+I
三部门门的平衡
◆ 凯恩斯在家庭、厂商两个部门之外,加上部门。
◆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通过税收将一部分国民收入征为国有, 形成收入(T)。税收是从流通中抽取货币,形成漏出效应。另一方面,花费其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形成支出(G)。
◆ 三部门的均衡条件为:
C + S + T=C + I + G
◆ 扩大支出并非完全是件坏事。当家庭储蓄过大而企业投资不足时,投资与储蓄出现差额,支 出的适当扩大恰恰填补这一差额。 但解决财政赤字问题,现已成为大
多数国家面临的头号难题。
四部门的平衡
◆ 凯恩斯在家庭、厂商、三个部门之外,又加上国外部门,形成四部门。
◆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经济,必须是开放的;它要与国际市场交换商品、劳务、资本、技术、人才等经济资源,这就形成了一国的进口(M)和出口(X)。
◆ 四部门经济的平衡公式为:
S + T + M = I + G + X
◆ 四部门经济的平衡公式还可以写成:
(S - I) + (T - G) + (M - X) = 0
◆ 这个公式的含义是,当把国外部门引入后,储蓄与投资、收入与支出、进口与出口都不必分别相等,只要它们的差额之和等于0即可。
总供需的平衡式
◆ 对于宏观经济来说,就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企业生产的消费品,加上储蓄,加上的税收,再加上进口,构成总供给;人们的消费,加上企业的投资,加上的支出,再加上出口,构成总需求。
◆ 总供求平衡公式为:
消费+储蓄+财政收入+进口=消费+投资+财政支出+出口
◆ 用字母来表示:
C+S+T+M =C+I+G+X
第 30 讲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本节要讨论的是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模型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一个经济社会支出与产出、收入之间的关系,并找出使该经济社会产品市场实现均衡的条件。
模型的假设条件
◆ 我们对国民收入决定的讨论将从最简单的两部i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开始。除了假定经济系统中只有厂商与居民户两个经济单位之外,为简化分析,还要做出如下假设。
◆ (1) 假设社会上没有发生技术进步,因此充分利用了所有生产资源所能得到的国民收入,即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或称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
◆ (2)假设社会上的各种资源远未得到充分利用,随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使用,所以暂不考虑社会总供给对生产扩大、国民收入增加的制约。
◆ (3)假设货币市场 上货币供求不变、利息率既定,货币因素不会对生产过程和产量决定产生任何影响,即我们可以暂时把产品市场看作是一个完全于货币市场而存在的分割的市场。
◆ (4) 由于资源供给充足,也由于货币供求不变,我们可以假设产品市场上价格水平稳定。厂商愿意在既定的价格下出售任何数量的产品,同时不考虑经济社会经常会出现的通货膨胀现象对生产的影响。
◆ (5) 在对模型进行最初研究的时候,假设社会上的投资是自发投资,其水平与国民收入水平无关,表现为一个常量,即最初只考虑总需求中消费水平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 当社会总需求因为某种原因而从AD0提高到AD1时,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均衡点就由E点移动到E'点,相应的均衡国民收入也就由Y0增加到Y'。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均衡国民收入的水平取决于社会总需求水平,它将随着社会总需求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 由于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社会总需求仅仅由消费与私人国内投资所组成,所以下面要先后对消费与投资进行研究,分析这两大因素及其变动会对国民收入产生什么影响。
消费、储蓄与国民收入决定
◆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 消费函数: C=C0+cY,0◆ 储蓄函数:S=Y-C=Y-C0-cY=-C0+(1-c)Y◆ 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1)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APC=C/Y,APS=S/Y
(2)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3)研究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现实意义。
消费、储蓄与国民收入决定
消费函数与均衡国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