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百家汽车网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3 (题后含答案

及解析)

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古诗词鉴赏

秋夜纪怀 (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人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1. 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呜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2.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 简析“月”的作用。

正确答案: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4. 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好处?

正确答案:雄浑阔大。手法:寄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在对着这轮明月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5. 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

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请说说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月圆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6.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正确答案: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六幅画面: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寂;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7.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正确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8.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正确答案: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9.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正确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10. 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正确答案: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桃夭(《诗经》)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天天,

有黄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天天,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1.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正确答案:重章叠句

12.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正确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黄庭坚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13. 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正确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14. 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赏画中景色而产生错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美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15.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正确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敷浅原见桃花 刘次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

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16. 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正确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17.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正确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著追求。

早发 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赢客塞城。

18.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这首诗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19.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正确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出塞 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20. 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的“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不好。“冲”字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生动画面,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

21.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正确答案: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诗歌通过衣着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22.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正确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

23.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正确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24.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正确答案:雨后天晴访友的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录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25. 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______》。

正确答案:春江花月夜

26. 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正确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27.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28.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正确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暮春 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29. 《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正确答案: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30.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正确答案: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

31.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