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O9年第4期《发展研究》 宏观经济模型解读当前中国经济 ●杨 洁 [内容提要]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受美国金融危机及国内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使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出现了一 些新的变化,国家针对中国经济出现的复杂局面,及时出台了相关对经济进行了。本文从宏观经济模型 的角度来分析国家采用的财政以及货币的合理性和有效J}生,抛砖引玉,希望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多角度地 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而献计献策。 [关键词] 宏观经济财政货币 一,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状况 =,中国采取的宏观经济分析 2008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年初 (_一)20O8年以来中国宏观的总变化: 的罕见冰冻、5.12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房地产市场以 第一,“双防” 及股票市场泡沫破裂、美国次贷危机日益蔓延等等。与此经 由于2007年第三、四季度至2008年年初,商品通货膨 济现状不太协调的是,上半年中国的CPI指数居高不 同 胀迅速上升’四季度中2007年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l1.9%。 比上涨7.9%,2、3、4月连续超过了8%,由此,中国对通 因此,在2008年年初,国家提出“双防”,即:防止经济 货膨胀的担心超过对经济下滑的担心,每月一次提升存款 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 准备金率成为央行抵御通胀的必须手段,这种从紧的货币 通货膨胀。 —直延续到08年明7日。 第二,“一保一控” 当时国家将控制通货膨胀摆在重要的位置,但是 2008年7月25日,政治局会议召开,对下半年经济 按照宏观经济理论解释,国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会 形势正式定调一一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 使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导致收入减 利率上升。这 快上涨作为宏观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 一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缓解通货膨胀的发生, 出位置。 但是由此会使国民收入减少。 第三,“一保为主” 由于从紧的货币的实施,以及美国金融危机的扩 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国家之前的采取的防通 张,使中国经济形势变得较为严峻: 胀的从紧货币使中国经济形势较为严峻,这次大规模 (1)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中国企业对外出口需严重萎 减息,确认保增长才为第一要务。摩根大通证券市场李 缩,导致我国沿海地区很多接单工业陷入困境甚至停产、破 晶说,通过减息已经表达得非常明确,国内通货膨胀不 产'进而影响到国内其他产业的需求; 是最大的敌人,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增长速度。 (2)从紧的货币是使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 第四,“促增长” 经营陷入困境,导致大量农民工工资收入减少甚至失去工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工作 作,收入的减少进一步导致消费需求减少; 的重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货币和财政,以促进经 (3)资本市场大幅下跌,股市融资功能明显下降,居民 济的增长。 财产性收入锐减。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市,短短 (二)国家采用的货币分析 一年下跌幅度超过了01—05年和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两次熊 2008年以来,央行主要通过以下三大工具来增实 市,仅次于1993—1994年的熊市但由于规模大目前的股灾对 施货币: 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二十年来最大的。股票市场筹资额明显 (1)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 下降,由去年底1个月上千亿元到今年6、7、8每月200亿元左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 右,9月份急剧下降到16亿元。 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20O8年下半年,我 15 宏观经济 国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出口急剧减少、消费不足的背景 下,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由上半年的上窜变为下半年的下 跳,九月、十一月、十二月连续三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 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增强,使 得货币供应量增加; (2)降低基准利率或再贴现率。央行2008年12月22日宣 布,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 利率各0.27个百分点,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同时下 调。此外,从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 百分点。这是本年9月以来央行第5次宣布降息,前后间隔不 到100天,降息力度可谓十分罕见。这使得商业银行从央行 筹款成本降低,从而使得商业银行从央行贷款的积极性提 高,达到扩大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数量增加的效果,最终 达到增加国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3)在2008年,国家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 击,刺激经济,在公开市场业务市场上买入国债等证券,放 出货币,增加基础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 这些扩张性的货币,用宏观经济的Is-LM模型来 解释,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利率下降,使企业 融资成本减少,从而扩大投资;同时,国民收入也相应增 加。 当采用扩张性的货币使货币供给量增加时,货币 的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下降,使投资需求增加。另 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使国民 收入增加。 0 Y 按照Is—LM模型,要刺激经济增长,在物价水平保 持稳定的前提 即短期内,可以通过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 的办法来使得LM曲线右移,从而使得均衡产量扩大。 因此,根据宏观经济模型分析,国家采用的连续降息、 降低银行准备金率、买入国债等扩张性的货币,主要 是希望能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来抵御国际国内不利因素 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从而刺激经济,扩大投资,使国家 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16 (三)国家采用的财政分析 国家除了采用扩张性的货币之外,并出台了一系列 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生的财政来配合使用。 财政是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 收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 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近期以来国家出台的财政主要 有: (1)“四万亿”刺激经济的两年计划。 中国总理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 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 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的十项措施。 国家采取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到20l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 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o0亿元,带动 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这种扩张.I生的财 政使购买增加,可以直接使得IS曲线右移动,扩大 r 均衡产量。 ●L●,r●● ●● (2)减税计划。如推出的转型、提高出口退 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等。通过减税,使得居民的可支 配收入增加的方式,也能够刺激居民的消费,扩大内需 这 些减税措施除了能导致总需求扩大的效果外,如果减税能 够长期化,则会产生另一个效果,即会导致降低企业的“其 他成本”,从而使得AS—AD模型中的AS曲线下移,亦即右移 动,这一移动也达到扩大均衡产量之目的。 O y2 yo yl Y 按照Is-LM模型,要刺激经济增长,在物价水平保 持稳定的前提 即短期内,可以通过增加购买或者减 税的办法来使得IS曲线右移,从而使得均衡产量扩大。 当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时,扩张性的财政也使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不变的情况 反映收入和利率之间关 系的需求曲线也会向右移动。这样就达到了刺激经济,扩大 总需求的目的。 三.宏观效果的评价 在宏观经济模型中,财政和货币因为其倾斜 度不同而其发挥的效果也不同。总的来说,Is曲线越平坦, ^ LMl L】 ,I, IS 、 \_、 l _/f 、 \\ ’\ 、、 、 l I l ’ : : L— —_、 0 Y6 Y 凯恩斯区域 中间区域 财政有效 财政有效 货币无效 货币有效 根据国家采取的财政和货币,结合我国 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中国宏观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我国的LM曲线比较平坦: 由于中国处于新旧交替的过程中,现阶段,中国居 民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急剧膨胀,由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 尚不十分完善,广大居民缺乏多种投资渠道,对利率的变动 反应较小,因此,较大的货币需求只导致较小的利率变动, 这样导致LM曲线不断趋向平坦。 根据宏观经济模型分析,在这种状态下,我国的财政 有效性高,货币的有效性低。 (二)我国的Is曲线陡峭: 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有待完善,企业自身还不 能自觉地按市场经济原则办事,在企业投资中还起着 一定的作用,这必然导致企业投资对利率的反应没有一般 市场经济国家敏感,从而导致中国的Is曲线比一般市场经 济国家的IS曲线陡峭。 根据宏观经济模型,Is曲线越陡峭,货币的有效 性越低,实践表明,我国以Is—LM模型为依据的扩张性宏 观经济,尤其是扩张性货币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 果。 (三)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目前的 状况下,IS曲线陡峭,LM曲线平坦,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模 型说明,我们国家若采取财政,其效果有效性高,而货 币则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事实也告诉我们,近几年,我国利率连续下调对消费 2OO9年第4期《发展研究》 和投资的刺激十分有限。而使用扩大基础设施等支出, 对国家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在运 用扩张性经济以刺激需求时,应把重点放在财政 上。 在运用扩张性财政时,必须注意不同措施的效 果。 第一,如果使用减税这个扩张性的财政,由于我国 大部分居民普遍反映的三难(求学难、就医难、住房难), 居民的预防性货币需求无限膨胀,企业对未来利润率的预 期也比较不是很乐观,试图通过减税以增加居民收入来扩 大消费需求;通过降低利率以扩大投资需求的愿望,在实 践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可能由于公众的不配合使这 些的作用受到。 当然,长期减税和其他降低风险及其他成本的扩大 总供给是长期有效的,是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动 力。 第二,如果扩张性的财政中选择购买和直接 投资的效果则是十分确定的,在措施选择上,应加大 开支和用于失业、养老等方面的转移支1寸和直接投资。 因此,我们用宏观经济模型分析的结论,认为通过举 办公共工程以刺激需求的是明智的,国家采取实施扩 大内需、“四万亿”刺激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也是有一定的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增加购买这项扩张性的财 政中,根据Is.LM模型分析,若不结合其他的货币 使用,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会使利率上升,可能会“挤 出”私人投资。另一方面,如果经常使用扩大支出这一 ,还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恶果,通货膨胀预期一旦形 成,就会导致风险和其他成本的大增,从而导致As曲线向 上移动亦即左移动,导致经济均衡在总产出的减少。因此, 我们应针对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宏观来加以。 参考文献: 【l】樊刚,张晓晶.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宏观经济【M].首都 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OO0 [2]郭庆旺,赵志耘,何乘才.积极财政及其与货币 配合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OO4 【3】林兆木.正确判断物价上涨和宏观经济走势[N】.人民日 报,2OO8一O7一l1(1) 【4]刘 颖.多角度看下半年中国经济【N].日报, 2O08一O8一l2(7)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王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