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中国落实监督责任,通过巡视巡察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多年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巡视巡察作为和地方纪委的第一线监督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巡视巡察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工作过程存在的问题 1. 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巡察组的工作大多是按照和地方领导的工作提要,进行“一盘棋”的巡察,过程中会将注意力放在各个环节上,但是对于问题较为突出的一些单位,按照标准化程序的巡察显得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工作重点偏向形式
巡察工作往往依赖报告,而巡察报告也往往只着重在形式上,忽视问题的实质,导致问题的解决只停留在了表面,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3. 工作“打卡”化
许多巡察组工作仅仅为完成任务而去完成任务,办公时间点检查、到时间就走,面向汇报编写报错,剩余时间打游戏,不具有工作实质性的成果。
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 巡察人员素质不高
巡察人员参与进入此项工作并不能代表他们都具备高素质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经验,而一些人则仅仅是完成上级指派任务而已,所以他们很难深入了解现场问题,平时还常常发生固守旧有经验,不能认真思考和判断的情况。
2. 巡察人员不足
虽然巡视巡察制度立意非常好,但实施起来原因较多,最常见的一种是巡察人员不足,导致巡察时间不足或点不完;或者是一些低级别的领导问责不足,导致他们不了解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巡察工作内容单一
巡视巡察的工作中比较单一,往往都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排查,然后制作一份巡察报告提交领导,对于问题的解决并不会进行实质性质的工作跟踪和考核,不利于问题的长期治理和改善。
三、对策与建议 1. 完善巡视巡察制度
针对巡视巡察存在问题,应该强化巡视巡察制度,加强公开透明,确保问题的解决和工作成果的实现。
2. 对巡察人员素质进行提升
从选拔、培训、监督、考核等方面入手,确保巡察人员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管理能力,能够实际解决问题。
3. 加强巡察工作质量
巡视巡察工作应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不局限于表面问题,而是注重问题的实质和根源,确保工作能实际改善工作局面。此外,还应引入交叉巡察机制,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巡视巡察制度是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打破管理和制定方案的期限,增加后续考核和跟踪监督的机制,方可发挥其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