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阳镇的大源村,是黄诗燕的扶贫联系村。20__年11月20日上午9点来钟,他又一次来到该村调研,九天后不幸去世。这是他最后一次下乡调研,最后一次来到他日夜牵挂的大源村。
村支书唐自华,记不清黄诗燕来了村里多少回,但是最后这次到村里的一幕幕,却永远不会忘记。他说——
黄来到我们村,一见面就问我,老廖怎样了?
黄说的老廖,是村里的贫困户廖成运,也是他的帮扶联系对象。
这些年,多亏了黄,廖成运一家住进了易地搬迁安置新房,儿子廖建文到离家不远的工业园企业里上班,每个月有近四千块钱收入。
我向他汇报,最近老廖身体不太好。
“看看去。”黄直奔老廖家。
他嘘寒问暖,嘱咐老廖按时吃药,好好休养。临走,交代我一个任务:“老廖的儿子四十多岁了,请你想想办法,帮他介绍个对象,早点结婚成家。”
随后,他现场调研了好几项工作。
在危旧房拆除现场,看到拆得还不彻底,他说,还得继续加油啊。
在村里的危桥施工现场,他说,快过年了,加快进度,早点修好,方便群众出行。
路边空地上,群众在晒着太阳聊天。黄下车,走过去和他们一一握手,询问大家:生活还好吗?对村里工作满不满意?
群众说,装了路灯,打了水泥路,感谢黄,帮我们做了好多事。
黄笑着摆摆手:“不要感谢我,事是大家一起干的。”
来村部的途中,经过一片油菜地。他走进地里,察看油菜苗长势,村民围了上来。
他问村民,一亩能打多少油?
有说一百来斤,有说能打两百来斤。大家七嘴八舌。
黄笑着说,打一百来斤正常,能打两百来斤,那你就是精耕细作喽。
到村部与大家座谈,听取了我的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后,黄说:“要守住底线,不出问题。对贫困户多关心,多帮助。要提神鼓劲不泄气,继续加油,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11点多,调研结束准备回县城。走到车旁,他突然又返回,走进了村卫生室。
贫困户是不是都和家庭医生签约了?有哪些服务项目?多长时间检查一次?他边看边问。
他翻阅村民的《家庭医生签约协议书》仔细核查,还特意翻看他联系的困难户廖成运那一页,看是否签约。他对村医史淑萍说:“你们要多下乡,对贫困户上门服务,搞好村民慢性病的防治服务。”
他最后一次到村里调研,惦记的最后一件事,还是群众的健康问题。谁能想到,九天后,他自己的健康却亮起了红灯。
黄再也不会来了,但村民们都说,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