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陋室心不陋下一句是布衣亦可傲王侯。是后人根据刘禹锡的《陋室铭》所写。居陋室心不陋,布衣亦可傲王侯的意思是身处生活条件恶劣,但心在天下,忧国忧民。身在陋室,箪食瓢饮,也不改神仙之乐,不移松柏之志。安贫乐道,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更注重内心的耕耘。
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和州旧时又称历阳,所以说“人在历阳”。那位知县见状,又把他调到县城中部,只给一间小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 二、《陋室铭》知识点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写室中之人心闲体静,衬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写他的勤...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
这句话的表面意思的话就是,虽然自己是处于露是这样子的一个位置,但是自己的一些精气神都是很珍贵的,就是没有被自己的环境所压迫。然后后半句的一个表面意思就是,当自己的脚踏进淤泥里面的时候,也没有受到相关的一些污染,自己的品质还是足够清高的。这句话主要就是在表达自己,不管是在什么样的...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难下祭出此...
名句,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使子云亭名传千古,为后人所景仰。但子云亭实际早已败朽,20世纪80年代在旧址上重建的子云亭,通高21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底层共有128根柱子,阁上重亭,飞檐凌空,因位于凤凰嘴顶端,三面凌空,下临绝壁,十分险要,雄奇。
陋室铭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这是作者表明,即使身居陋室,但是自己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无学之辈,所以陋室不陋,气节高,心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