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根腐病的传播途径根据病毒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以分为虫传和直接接触传播两大类。其中,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 Y 病毒以及苜蓿花叶病毒等病毒主要是通过虫媒传播,特别是通过螃虫和葫马。在高温干旱的天气条件下,这些昆虫的活跃会加速病毒的传播,并可能导致寄主的抗病性下降。另外,茶黄
辣椒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及症状:辣椒发病初期病菌首先侵染根及根茎部,初为水浸状,病株枝叶特别是顶部叶片稍见萎蔫,发病中期,病株初期症状反复2-4天后,顶部叶片无法恢复,萎蔫症状向中下部扩散,再经2-3天,全株叶片全部娄蔫,但叶片仍呈绿色。当病株的根茎以及根部皮层出现淡褐色或者深褐色,在湿度...
形成辣椒根腐病的病因大致有如下四条:1、雨水、灌溉时,水量过大,造成根部水分过多,如果排水不及时,辣椒根部就会腐烂。2、光照不足,低温高湿,土壤粘性过大,土壤结块,通风不好 3、由于栽种作物的地方培土过高,两侧开沟施肥或除草时,造成根系的损伤。4、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壤里滋生很多细菌,有...
辣椒根腐病的主要受害部位是根和根茎(茎在表面以下)。病变部位先用水浸泡,然后由浅棕色变为深棕色。与镰刀菌枯萎病不同,病株腐烂部位的维管束变褐,但没有向上部发展。后期病变部位多呈沟槽状,只留下成簇的维管束或皮层,易剥离露出褐色木质部。最后,大多数病株枯萎死亡。根腐病主要由镰刀菌侵染...
一、发生规律 1.辣椒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在土壤可以存活10年以上,传播渠道主要靠肥料、工具、雨水及流水传播。2.辣椒根腐病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22℃~26℃最适合发病。3.辣椒根腐病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大水漫灌发病重,小水勤浇发病轻。二、症状 辣椒根腐病多发生于定植后。发病初期病...
根腐病主要发病部位仅局限于朝天椒根茎及根部,该病一般在成株期发生。初发病时,枝叶萎蔫,渐呈青枯,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反复多日后枯死,但叶片不脱落。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水渍状、褐腐,维管束虽变褐,但不向茎上部延伸。根很容易拔起,仅剩少数粗根。(2)发病规律 病菌以后垣孢子、菌丝...
(2)发病规律 ①适宜病菌生长的地温为15-16℃,适宜发病的地温为10℃。若温度超过30℃,则病菌的生长会受到抑制。②气温比较低的时候不利于寄主的生长,但是病菌仍然能够活动,如果在育苗期遭遇低温天气,或者是空气的湿度比较高,则有利于发病。3、根腐病 (1)发病后病部一般只会出现在根部、根茎部...
根系发病:出现褐色湿润状病斑,引起上部茎叶萎蔫死亡。潮湿时,病斑表面都可长白色霉状物。发生规律:该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种子上越冬,次年借雨水、灌溉水或农事活动传到茎基部及近地面果实上发病。露地辣椒5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上旬遇到高温高湿或两后暴晴天气发病快而重。防治...
发病规律:辣椒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土温达到20℃-25℃时,气温达到30℃-37℃时,土壤含水量达25%以上时发病严重。当大雨骤晴,气温迅速升高,湿度大,蒸腾量大时,病菌活动旺盛,病株增加,为害严重。病菌在土壤酸碱度为6.6时适宜发育。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调整土壤酸碱度,亩施...
1、辣椒根腐病 1、1、症状:多发生在定值后,开始病株枝叶特别是顶部叶片白天萎蔫,傍晚到第二天早晨恢复,反复几日后,叶片全部萎蔫,但叶片仍呈绿色。病株的根茎部皮层呈淡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暗色的木质部。病部一般局限于根及根茎部。横切病茎观察,可见维管束变褐色。1、2、发生规律: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