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矛与盾》(九年义务制教育人教版第十二册)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 能借住注释读懂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能说出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那里
2、? 理解句子的意思
3、?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学会“鬻、盾、誉、吾”等生字
四、【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五、【教学课型】开放性、启发性
六、【教法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提问法,启发法???? 学法:语言品味法、感悟法??
七、【教具】
模拟道具:矛和盾
ppt课件
八、【教学程序】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以前有没有学过寓言故事啊?
同学:有。
老师:有哪些?
同学:狐假虎威、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刻舟求剑。
老师:看来大家以前都学得不错,那通过以前学得寓言可以看到寓言有哪些特点?
同学:寓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那今天我们也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矛与盾》看它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二)?? 默读课文,并注意文中的注释和注音?
矛(máo)? 盾(dùn )?? 鬻(yù)?? 誉(yù)? 吾(wù)??
(三)闭上课文,回忆课文中的注释
1、矛: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头?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鬻:卖????????? 4、誉:夸耀
5、曰:说????????? 6、吾:我的
7、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 8、或:有人
9、以:用????????? 10、子:您,对人的尊称
11、何如:怎么样?????????? 12、应:回答
(四)理解课文意思
先理解句子的意思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4、其人弗能应也: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五)整体理解文章的意思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六)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请两位同学来表演一个现代版的《矛与盾》
老师旁白:楚国有一个人,拿着他的矛与盾到集市上卖
同学甲(表演楚人):举着道具(盾)吆喝,说:我的盾是世界最坚固的,什么东西都不能穿透 它。举着自己的矛说:“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同学已(表演路人):用你的矛去穿你的盾,会怎样?
老师旁白:那个人不能回答。
(七)评价学生的表演:表演的惟妙惟肖。
(八)通过学生的表演,同学觉不觉得那个买矛和盾的人很可笑,为什么可笑?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怎样的道理
(九)道理: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十)根据老师对文章的划法,大家朗读一遍课文,注意正确停顿,再体会一下文章的内容。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十一)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吗?写一篇小日记
九、【板书】
盾:坚,物莫能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自相矛盾
矛:利,与无物不陷也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