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螳螂捕蝉 第二课时 篇2

螳螂捕蝉 第二课时 篇2

来源:百家汽车网


  教学目标:?

  1、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少年讲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请大家先读一读课文9—11小节,再想一想能不能也讲一讲这个故事。?

  ②指名讲这一故事。?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指名读。围绕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提??

  ③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先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蝉

  螳螂

  黄雀

  ④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⑤“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完全没有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他们可真大意啊!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么作为旁观者的你们,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入手,对课文进行重组,直接切入第一个教学重点。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理清了蝉、螳螂、黄雀和少年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利用表格辅助课堂教学,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关系,掌握重点。而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对它们进行忠告,则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学生对“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身后隐伏的祸患”这个道理的认识。〕

  ⑥练读“蝉、螳螂……祸患呢!”?

  ⑦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理解:“恍然大悟”;练读吴王说的话)

  ⑧你能说说吴王明白了什么吗?

  (重点抓住“乘虚而入”“不堪设想”两个词)

  ⑨这样看来大臣们一开始对吴王的劝告并没有错啊,那吴王为什么不听大臣们的劝告,却听了少年的话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可以在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写在旁边。

  a?小组讨论交流

  b?品读课文体会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少年的计谋巧妙。

  2、小结

  原来少年表面是在讲故事,实际上是——(生接: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所以少年的劝和大臣们的劝有所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那少年的劝就是——(生接:“巧劝”“智劝”)

  3、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总结课文,?

  四、布置拓展小练笔

  板书设计:????????23 螳螂捕蝉

  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