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2教案

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2教案

来源:百家汽车网


                     导学案

11 周第 4 课时     科目语文  课题 17.《看云识天气》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2013.10.14

主备人:         审核人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年级    七年级      班级_________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资料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回顾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预习检测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作者在向我们介绍什么?)

2、本文介绍了哪两种方法的看云识天气?

3、你记住了哪些云的名称?其中哪些云象征晴天,哪些云象征阴雨?你还记住了哪些光彩现象的名称?

出示目标

活动设计  跳读课文3~6段,找出象征晴天的四种云,象征雨雪冰雹天的四种云,四种光彩。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完成下表如下:

晴天云彩简表

名称

形态变化

位置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渐渐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成群的扁球状排列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名称

形状变化过程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着,仿佛蒙上白色的绸幕,卷云慢慢向前推进

晴转阴

高层云

 卷层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低更厚,暗灰色云块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的云山,乌云密布

更低

雷雨冰雹

云彩识天气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里紫外红

华环小到大晴
华环大到小阴雨

 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出现在早、晚,太阳照红云层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当堂小结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不仅了解了看云可以识天气的内容,还学习了怎样将事理说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

课堂检测 比较阅读,回答如下问题。

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站在峰巅,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意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

8、此段描写黄山的云海,其特点是(               )(用一个词概括)。
9、作者描写黄山的云海,想像也很丰富,他把云海想像成(         )、(         )、(         ) 、 (          )等。

10、简析文中划线句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1、比较《看云识天气》第一段和以上文段中对云的描写,在写法上它们有何相同之处?

(描写的文笔都很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从云的形态入手,写出了云的动态静态之美,都写出了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特点。)                                                                                         

12、打开记忆的大门,回顾一下你所积累的描写云的诗句。

 

 课后练习  完成练习册“拓展拔高”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二次备课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