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苏教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来源:百家汽车网


第一课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1.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理解和领会有关文学的内涵。
      2. 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文学的见解和满腔的热忱,并品味优美的语言,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

 

    1. 教学重点、难点:
      1. 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 找出并理解全文的中心句。
      3.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
      4. 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2.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诠释(quán  憧憬(chōng  jǐng 裨益(bì yì 广袤(mào

跌宕(dàng  真谛(  徘徊(paí huaí 肃穆(

帷幕(wéi   斑斓(lán  热泪沾襟(jīn

    1. 解释下列词语。

诠释:说明,解释。诠,详尽解释、阐明。

憧憬:向往。

裨益:益处。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受其他方面的影响、感化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广袤:广阔,宽广。

跌宕:这里指起伏、上下。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谛,佛教指真实而正确的道理,泛指道理。

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抛弃。

  1. 导入:
    1. 引入:

教师——教;学生——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的简图,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学:这是一扇门。

教:很好。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但我们只要用心去感触,每扇门里都有一个神奇的小小世界。推开家里的门,和家人在一起,我们能感受到家的温馨;进入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古代陈列品,又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你们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赵丽宏先生的一篇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看看他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门。

    1. 作者简介:

教: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赵丽宏先生。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80年代以来,先后出版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30余部。作品多次获全国文学奖。

  1. 解题:

教:大家来看一下,这里(题目中)的指的是谁?

学:读者(明确:青少年读者)

教:对,关键是这一扇是什么样的门?别着急,在我们学习了文章之后自然会得到解答。

教:先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我朗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生词的读音与意思,另外在我读完以后,请你们告诉我题目中的指的是什么。

 明确:题目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字引出行为的对象——“(青少年),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的愿望,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一扇门告诉读者,这只是无数门中的一扇,世界大着呢,但作者要为你打开的正是无数关闭着的门中特定的一扇,可见这扇门是何等的重要。用来比作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1. 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下面请同学的朗读全文两遍,边朗读边思考,文章共11小节,怎样分成两段。(讨论文章结构,概括段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全文共11段,按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展开,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引入话题,阐述作者对文学的理解。

第二部分(5—11),以和文学对话的形式描绘文学的魅力,激励青少年打开文学之门。

  1. 学习第一部分:
    1. 下面请学生朗读,讨论层次结构。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1—2),概述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强调打开这些门的必要性和充分条件。

1自然段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生词:阅世:经历世事。

浏览:大略地看。

衰:衰弱。

:同学们,打开这些门不想打开这些门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明确是对比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明确揭示打开门的必要性)

明确:第1自然段由引出话题。首句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给人一疑——哪来那么多的门?为什么都关闭着?接着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给人二疑——世界上有那么多未知的领域?然后用打开这些门不想开门探寻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给人三疑——二者所产生的感受和结果竟会那样的截然相反,这又是为什么?这种种疑团无疑会深深打动青少年读者的心灵,激起他们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的强烈欲望。

 

2自然段分析

教:只要只要…”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明确打开这些门的两个重要条件:一、花时间,花功夫;二、有探索与了解的愿望。)

:这一节说明了打开这些门的可能性。

明确:第2自然段因势利导,告诉青少年读者这些门都能打开,接着话锋一转,用只要……只要……一定会……”的句式,点明了打开这些门的两个充分条件。

这两段文字是引子,为下文亮出文学这扇大门的蓄势。

第二层(3—4),点题,阐明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学的理解。

3自然段节分析

: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学:(明确:初步点题,引出下文)

——文学之门

明确:第3自然段由无数转到一扇,初步点题,写明这扇门是文学之门。

4自然段分析:

生词:

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心声:发自内心的声音;心里话。

结晶:这里比喻珍贵的成果。

裨:益:益处。

共识:共同的认识。

教:高智商的野蛮人,对立的概念,内涵深刻,道出了对文学一无所知者的本质特征。

 

修辞手法:

暗喻:本体与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成了变成等连结。典型形式为:AB

举例:书是我们学习的伴侣。

书本例子:文学是…………;一个民族的文学………………

教:暗喻的作用在形象化的比喻中更体现真情实感。(强调)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举例: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书本例子: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明确:第4自然段简要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全段共13句话。

教:⑴句阐述文学的特征,⑵⑷句阐述文学的内涵,⑸⑻句阐述文学的功能,⑼⒀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

这些议论性的语言,有助于青少年读者从理性的高度了解文学世界的概貌,明确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亲近文学对于现代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了打开文学之门的自觉性。

 

  1. 训练巩固:

       文章的题目特别吸引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了恰当的比喻,作者把文学比作一扇门。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你知道还有人把一本好书比作什么吗?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题目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字面意思是为你(青少年)打开某一领域的入口,深层意思是让你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某一领域(指文学)的无限风光。这种说法形象生动。

人们还把一本好书比作窗口阶梯朋友等等。让学生积累名人名言。

  1. 作业布置:
    1. 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一段文字。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诠释(     憧憬(     裨益(    广袤(   

跌宕(     真谛(     心弦(    肃穆(   

  1. 按原文填空。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_____________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___________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____________,是这个时代的 _______________,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        _____________,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_____________。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1. 选词填空。

1、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A、提高修养   B、丰富情感   C、增长知识)

           2、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_______的积累,一种_______的积累, 一种______的积累,一种_______的积累。

                A、文化    B、感情   C、知识    D、智慧)

                            3、你是现实的回声,是梦想的________,是平凡的客观天地和________的世界奇异的交汇。

                                 A、斑斓    B、折光   C、闪光)

  1. 仿写。

例: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两部分分为两课时)

 

1—2)无数关闭着的门            打开这些门的必要性

              

一、(1—4)(亲近文学)(抽象领域比喻成门)    条件(只要只要  开门的可能性         

                       (逐层引入)

                      3—4)文学之门                  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性

文学的特征

文学的内涵

文学的功用

文学与人的关系

二、(5—11)(领悟文学) 作者与文学的对话    展现美景

展示人生

启迪想象

反映真实

提高修养

                                            神奇圣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 复习旧课:

 学生谈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谈谈自己的体会,答案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1. 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讨论、交流后,明确。

5自然段,交代以下引文来历,点明这样写的目的。这是一个过度段,由此引入作者和文学的对话。

6自然段,称道文学能形象地展现客观世界五光十色的景象,增长读者的知识。

生词: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肃穆:严肃安静。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7自然段,称道文学能生动展现古往今来多姿多彩的人生,打动读者的心灵。

8自然段,称道文学用艺术的手法跨越时空,交汇虚实,启迪读者自由地想象。

9自然段,称道文学反映生活贵在求真,以此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

10自然段,称道文学对人真诚而忠实,使读者反求诸己,提高自身修养。

11自然段,称道文学神奇而圣洁,它爱憎分明,不容亵渎。照应文章题目,将对文学的认识深入一步,勉励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文学,告诫人们切不可将文学当作追名求利的敲门砖。

教:为什么在《致文学》中对文学的对话用了第二人称

学:(明确:这里是拟人的手法,把文学当作人来写,表现作者与文学的亲切关系,也强调文学与人生是相互贴切的。)

:作者与文学的对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学:(明确:强调打开文学之门的必要性)

  1. 品味语言: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谈谈理由。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点拨,明确。

词汇丰富多彩,用语灵活多变,体现了作者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高超水平。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前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后一个世界则指领域。又如,课文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在题目和第1—4自然段中的指代的对象是青少年读者,从第5自然段开始到结尾中的指代的对象则是文学。后者用拟人的手法,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同一意思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如阅读文学作品是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