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教案

来源:百家汽车网

教学札记

八年级语文(上)教案

30   诗四首

课型:讲读 课时:一 主备人:郝寨中学孙鹏  审校:苏婉玲  时间:

教学目标

1、简述诗歌相关的背景知识。

2、概述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涵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草盛(   荒秽(   草木长(   燕(   )然

候骑(   

2. 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但使愿无违(      ),(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      

3.填空。www.xkb1.com

《归园田居》选自        ,共有       首,本诗是第       首。作者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               。成语               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使至塞上》是作者             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

2、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2但使愿无违具体指的是什么?            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3、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四)、研读与赏析

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学札记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五)、研读《使至塞上》

1、导入情境。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的蕃夷部落不断浸入,唐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      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事。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2、整体感知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3)自由朗读,限时背诵,检查背诵。

3、研读赏析

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一句的含意,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学生对照自己画的图画赏析,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明确:

(六)背诵这两首诗

 三 巩固练习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归园田居》

1.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

2.“但使愿无违一句中,具体指什么?

3.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4.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二)

使至塞上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               诗。

2.本诗首联交代了                

3.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你能用画笔描绘出来吗?

4.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教后感

  

 

 

 

 

 

 

 

   

教学札记

八年级语文(上)教案

30   诗四首

课型:讲读 课时:二 主备人:郝寨中学孙鹏  审校:苏婉玲  时间:

教学目标

1、简述诗歌相关的背景知识。

2、概述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涵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导学xkb1.com

1、你会读加粗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1)门  (   )             2 )仍故乡水(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1)江入大荒流:                     2)云生结楼:

3)帘旌不动夕阳迟:                4)徙倚湖山欲暮时:

3.填空。

1)《渡荆门送别》是唐代________主义大诗人________所作,人称他为“________”。

2)《登岳阳楼》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初一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作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学生讨论交流。

3、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

(四)、研读赏析

思考下列问题:

1)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出示学生设计的图画或课件,引导学生对照赏析,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五)、研读《登岳阳楼(其一)》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有《简斋集》《无住词》。

《岳阳楼(其一)》写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诗人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

教学札记

2、整体感知诗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2)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3)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诗文,其他学生评价。

3、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诗文,回答问题。

1)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2)颈联明显是学杜甫《登高》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陈与义并不生吞活剥,诗中以万里三年,表达出哪些信息?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渡荆门送别 李白

1 本诗的题目是送别,但从诗歌的内容看,却看不到送别的是谁,联系诗歌的意境,其实作者是写送别_______ ,表达了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诗歌运用了___________的写景方法,其中颔联是写_____ 景,颈联是写_____ 景。

3、颔联中的平野是指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 大荒是指诗中的

(二)陈与义的《登岳阳楼》的颔联是(                           ),回顾历史的诗句是(                             )。交待登楼时间的诗句是(                  )写出了亡国之臣的愤慨的诗句是(                       )xkb1.com

 

教后感

 

 

 

 

 

 

 

 

 

 

 

 

 

 

 

 

 

 

 

 

 

 

 

学习札记

八年级语文(上)学案

30   诗四首

课型:讲读 课时:一 主备人:郝寨中学孙鹏  审校:苏婉玲  时间:

学习目标

1、简述诗歌相关的背景知识。

2、概述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学习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涵着的深厚的情思。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草盛(   荒秽(   草木长(   燕(   )然

候骑(   

2. 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但使愿无违(      ),(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      

3.填空。

《归园田居》选自        ,共有       首,本诗是第       首。作者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               。成语               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使至塞上》是作者             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二、研讨 学习:

(一)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整体感知

1、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

2、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2但使愿无违具体指的是什么?            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四)、研读与赏析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研读《使至塞上》

1、导入情境。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的蕃夷部落不断浸入,唐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      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事。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学习札记

2、整体感知诗意。

1)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3)自由朗读,限时背诵,检查背诵。

3、研读赏析

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一句的含意,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六)背诵这两首诗

 三 巩固练习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归园田居》

1.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

2.“但使愿无违一句中,具体指什么?

3.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4.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二)

《使至塞上》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