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表格式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表格式教案

来源:百家汽车网


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单元教学内容

  1. 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十加几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2. 掌握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即“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数出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十位和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迅速写出11—20各数,熟练口算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能力目标: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和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体验学有用数学的快乐。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在认识11—20各数并不难。但是然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有难度,所以让学生建立十位”“个位的概念作为难点。

2)学生已经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应该不会很难,但应该引导学生从多种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重点。w   W  w .X k  b 1.c O

单元教学重点

学生已经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应该不会很难,但应该引导学生从多种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

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在认识11—20各数并不难。但是然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有难度,所以让学生建立十位”“个位的概念作为难点。

教学方法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使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引导学生自觉比较自己的算法,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学困生突破方法

  1.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2.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课时划分

古人计数 2课时              练习三  1课时

搭积木  1课时               做个加法表  1课时

有几瓶牛奶  1课时           数学好玩   1课时

有几棵树  1课时             一起做游戏  1课时

有几只小鸟  1课时

 

 

 

 

 

课题

古人计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教学导入

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师: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课件:主题图)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

 

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生: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生: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生: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二、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 | | |

三、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二)生生互对

 

四、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五、活动五:

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七、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1=11     10+9=19    10+10=20

 

教学反思:

 

 

 

 

 

 

 

 

课题

搭积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