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城子-密州出猎》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来源:百家汽车网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实录

 

执教:东莞市华侨中学    毛秀蓉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幅画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屏幕展示出猎图)

 

1:是一个出猎的场面。

 

师:对,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

 

2: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

 

师:出猎的装束是怎样的?

 

3:上千人。

 

师:是装束,装束是指什么呢?是指穿着,同学们,老师今天的装束怎样?

 

4:锦帽貂裘。

 

师:对,我的装束有点像锦帽貂裘。那么,这篇课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是一篇散文,还是一首诗,还是一首词?

 

5:是一首词。

 

师:对,那么,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6:表达了作者希望能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今天一起来研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请同学们读一读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屏幕显示学习目标)

 

(学生读)

 

师:如此看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突出在一个字上,是什么字?

 

7:是字。

 

师:是在怎样的基础上而感知呢?

 

8:是字。

 

师:对,突出一个,读什么?首先读题。

 

生:江城子·密州出猎

 

师:题目是江城子吗?

 

9:不对,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

 

师: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

 

生:对。

 

师:对,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是的,江城子是什么?

 

生:是词牌名。

 

师:密州出猎是什么?

 

生:是题目。

 

师:密州出猎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10:出猎的地点。

 

师:在哪里?

 

生:密州。

 

师:对,它告诉我们出猎和出猎的地点。好,下面我们来读作者,作者是谁?

 

生:苏轼。

 

师:你了解苏轼吗?你了解多少?好,你了解多少就说多少。

 

11:我了解的苏轼,他的字是子瞻,号是东坡,是四川人,是唐宋家之一。

 

师: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12:苏轼是古代的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的诗词都代表了他的成就。

 

师:还有补充的吗?

 

13:他是我国古代有着多种艺术才能和革新创造精神的作家,对后代影响很大,同时,在政治、思想、创作等方面的影响都相当不凡。

 

师:对,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那么,有谁知道苏轼的词有什么特点吗?

 

14:他的每首词都是挥洒自如,风格豪放的。

 

师:掌声鼓励。苏轼,号东坡居士,他的词创立了豪放一派。他生性豁达、乐观。本词是作者迁到密州做太守出猎时有感而作。好,下面最重要的是读什么?

 

生:读课文。

 

师:对,下面我们来读课文。我想先请同学们推荐一个同学来朗诵好不好?(一女同学举手)好!这位同学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太好了,我最喜欢这样的学生了。先掌声鼓励。

 

(一女生朗诵)

 

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掌声。好,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读音准确,声音洪亮,断句准确。我希望学习这一课后,会有更大的提高。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谢谢!下面分成四人一小组,先自己默读一遍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或者其他不懂的知识作记号,先在小组提出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在班上提出,我们共同探讨解决。好,现在开始。

 

(讨论)

 

师:好!同学们,刚才讨论的时候,我巡视了一下,同学们有很多问题是吗?

 

生:是!

 

师:好!请把话筒传下去,谁要提问就传给谁。

 

15:题目的密州出猎为什么要用,而不用呢?

 

师:谁来说说?没关系的,说错了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探讨嘛,是吗?

 

16:因为他当时还没有想到,只是想到。这首词只是凭感觉而写下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17:因为当时作者是同同僚一同出去打猎的,所以好。

 

18:因为,题目是密州,不是打出来的,而是出来的。

 

19:因为,这是描写一次打猎的壮观的场面。

 

师:好,我想补充一下。词特别讲究练字,这与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点出入。是口头语,而是书面语。还有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因为打猎要走出城,所以用,我觉得这也有道理。下面我们转入另一问题的讨论。

 

20:这里写的是出猎的场面,场面有。这里的分别是什么?

 

21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点;千骑卷平岗是面。

 

师:我想请刚才提问的那位同学解释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的呢?

 

20:面包括了点,点就是面……不是,点是在面之中。

 

师:好,我解释一下,就是集中在一个具体的东西上,是指整个场面。那么,在第一段中,哪一些是点,哪一些是面呢?

 

21:作者出猎时的服装就是点,作者和他的同僚出猎时的浩大的场面是面。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掌声鼓励。好,请转入第三个问题,

 

22少年狂字表现了什么?

 

2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4:表现了苏轼生性豪放,不受拘束的姿态。

 

师:哪位同学说的更准确?

 

生:第二个。

 

师:对,这个字表现了什么?

 

生:潇洒、豪放。

 

师:那么又表现在哪里?他怎么狂呢?

 

25:作者想得到重用,让他报效祖国。

 

师:这是不是豪放?报国大志,难道不吗?这是想的狂。做的狂不狂?

 

26:作者已经鬓微霜了,还想驰骋疆场,一马平川,报效祖国。

 

师:狂不狂?

 

生:狂!

 

师:还有没有?

 

27:千骑卷平岗。

 

师:这是什么狂?

 

27:这是场面狂。

 

师:对,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还是的感觉。好,还有哪些问题?

 

28遣冯唐射天狼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9:表达了为国效力的决心和爱国的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希望被重用的愿望。

 

师:说得非常好,但是,我还是要你解释为什么这两句话就能让你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呢?

 

29:我想请同学们帮忙。

 

师:谁帮忙?

 

30:我来帮忙。……

 

师:我提示一下,遣冯唐射天狼是指什么?为什么要射天狼?

 

30:射天狼就是赶走外来侵犯的敌人,这里的天狼就是指来自西北的敌人。

 

师:对,这是一个典故,天狼是指来自西北的敌人,敌人来了就把他们射走,这就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生:对了,爱国感情就这样表现出来了。那么遣冯唐呢?

 

31:冯唐就是……

 

32遣冯唐就是作者希望冯唐一样的人来赦免他的罪,使他能够象魏项一样为国立功。

 

师:大家说呢?

 

生:对!

 

师:在这我要问清楚,到底是赦免谁的罪?是作者当时有罪吗?

 

生:不是。

 

师:对,是作者希望象魏项那样,因为当时他因为打仗时多报了杀敌的数字而获罪,后来冯唐持节云中赦免他的罪,重新重用他。作者当时做太守,希望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到更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的,更重要的地方去。好再问下一个问题。

 

33:为什么作者要聊发少年狂?

 

34:因为作者当时才38岁,并没有老,这样写是对他的豪情的衬托,另一方面是写出了他壮志未酬的感叹。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是的,还是那句话,就是希望更能报效祖国。

 

35亲射虎,看孙郎暗示了什么?

 

36:暗示自己富有雄才大略。

 

师:像谁那样?

 

生:像孙权那样。

 

师:好,时间关系,我们一起探讨的问题到这里,同学们还有许多问题,可以课后一起去探讨。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设计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1、作者牵黄、擎苍、骑马、射虎等动作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2、词里出现了哪些人名?作者借他们来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3、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情朗诵?其实刚才同学们所提的问题都涉及到了。

 

(讨论)

 

师:好,谁来回答这些问题,请举手。

 

37:写出了作者当时精神非常饱满、英勇、豪放,给人的感觉是气态非凡。

 

师:她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下一题。

 

38:出现了孙郎和冯唐两个人名,作者借他们来抒发自己的雄才大略,爱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39:第一段用激昂的,强壮的语调来读,第二段用惋惜的,悲伤的感情来读。

 

40:第一段用激昂、强壮的语调读,第二段用更强烈的,豪放的感情来朗诵。

 

师:对,后面抒发了作者要报效祖国的愿望,应该语气更坚定,同样是豪放的感情来朗诵,而且比上一段更有气势。整首词给人的感觉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是什么?

 

生:豪放。

 

师:对,豪放。怎么豪放呢,从词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

 

41: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42:西北望,射天狼。

 

师:还有没有?

 

4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4: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老师总结)

 

师:好,同学们,我们就用这种热情、豪放的感情来朗诵。

 

(全体同学朗诵)

 

师:你们的朗诵把我也感染了,我也想朗诵,要不要?

 

生:要!

 

(老师朗诵)

 

师:谢谢!老师朗诵还不够好,个别发音不够标准。下面请欣赏标准的朗诵,感受诗词的美。

 

(听录音)

 

师:感受到美吗?

 

生:美。

 

师:什么美?

 

生:豪放美。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背诵,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背诵是有方法的,你看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什么?

 

生:写出猎。

 

师:下片呢?

 

生:抒情。

 

师:不管上片还是下片都表现了什么?

 

生:豪放!

 

师:好,大家一起来背诵。

 

(学生背诵)

 

师: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好,大家的背诵与刚才的录音的朗诵有不同的地方吗?

 

45:录音的朗诵更有感情,我们的朗诵较平淡。

 

46千骑卷平岗应读什么音呢?

 

师:对,我解释一下,这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jì”。下面请看屏幕,回去思考:你读了这首词想到了什么?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

 

 

 

 

 

【教学后记】非常有幸代表东莞市参加了广东省2003行知杯初中中青年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获一等奖。我上课的篇目是《江城子·密州出猎》,授课对象是茂名市第十六中学初一的学生。

 

这节课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启发。如果说有闪光点,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      以诵读为主。初一的学生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有一定的难度,诵读是最好的方法。读题,读作者,读课文,读注释,通过多次的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语感,了解词的思想感情。

 

二、  质疑探究。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先在小组里提出,小组探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分析解决,老师点拨。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      讨论延伸。由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带进作者所营造的意境里,品味这首词的美。水到渠成地感情朗诵和背诵课文。

 

根据新课标精神,改革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学模式,实行民主、开放、以生为本的教学,让学生走出灌注。以上几点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习劲头高涨,与老师配合得较好,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朗诵、背诵。2、感知、品味)。

 

这更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教好古诗文,一定要透切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教学活动,利用最佳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对古诗文的教学才有促进作用。

 

当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上课时情绪比较紧张,普通话不够标准,对这首词还理解得不够透切等。比如,一学生提问:为什么文题用密州出猎而不用密州打猎?一个同学回答是因为作者当时想到,没有想到;另一个同学回答是因为他们打猎要走出城里的原因。我的补充回答是:同意第二个同学的说法,还有一个原因是打猎是口头语,而出猎是书面语。这显然是不到位的牵强的回答。造成这原因是因为对古诗文知识积累不多,理解不够透切。这警示我赶快广泛阅读古诗文,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这次竞赛,更使我感到自己的不足。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我会更加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点评】

 

古诗词教学必须坚持诵读为主、整体感知为主、积累为主。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古诗词教学如何才能既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又符合古诗词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呢?毛秀蓉老师《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课作了有益的探索,表现出三个特点:

 

一、因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