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百家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

来源:百家汽车网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学期)

 

                                     ------设计教师:孙家祥

 

 

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题材:战争主题。

体裁:以叙事用品为主。

阅读教学

1、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情景,品味语言(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

2、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注重技巧,经常自测)。

综合性学习

1、主题:界何时铸剑为犁

2、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

         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文艺作品与战争

         铸剑为犁应有日

教学计划用时22课时

 

 

 

 

第一课    新闻两则

 

  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点

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1. 教学设想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1. 媒体平台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投影仪、DVD机;多媒体课件。

  1. 课时安排        三课时
  2. 教学步骤

 

                              

一、本课目标

  1. 学习《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 掌握新闻常识,感受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以介绍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       要塞(       阻遏(        锐不可当(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                               锐不可当

3、合作探究:

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4达标反馈:讨论课后练习三。

5、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三)、延伸拓展

到图书馆或利用其它的方式查阅当年报道战争的新闻史料,摘录其中的导语部分,并注明出处。

 

 

   

   教学设计:

 

一、新闻复习,激趣引读。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找同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英勇善战,中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

2、找不同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422日,人民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南阳》写于194811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四、新闻朗读,语言品味。

1、新闻朗读 看谁读得好

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可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既很激动又很庄重地来朗读全文,

2、语言品味: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五、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都是中国人民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板书设计:

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中原我军南阳

第一层:导语

              第二层:背景                     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                     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教学后记:学生读书开不了腔,须加强指导;学生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

 

 

 

2  芦花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能力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德育目标

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并探究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板书文题)

设计()

请大家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