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理论(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200490
课程名称:电路理论B
英文名称:CircuitTheory B
总学 时:80 总学 分:5
适用对象:自动化、计算机、通信、信息、电子等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路》是面向有关电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在基础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
上启下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课程特点:理论严谨,逻辑性强。通过学习,使学生
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分析问
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今后从事电类各专业的学习和工作
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和电路的分析方法;
2、能正确运用电路理论对复杂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3、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电路理论基础。
基本内容:
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路变量(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电路元件(电阻、
电容、电感、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等)特性及其电压电流的关系;线性和非线
性的概念;电功率和电能量;电路模型;基尔霍夫定律;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时
变和非时变得概念。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简单电阻电路的计算;等效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实际电源
的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电阻的Y-Δ变换,一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
3、线性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图论的初步概念;结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支路电
流法。含受控源、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处理方法。
4、电路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5、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初始状态和初始条件的确定,时间常数、零状态响
应、零输入响应和全响应,自由分量和强制分量,稳态和暂态的概念;阶跃函数、
阶跃响应;分析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6、相量法:正弦量的振幅、角频率、相位和初相角,正弦量的瞬时值、有效值和相
位差,正弦量的波形,相量、相量图。
7、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和导纳,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正弦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和复功率;简单及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
8、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互感现象,互感系数,互感电压表达式,互感消去等效电路,含有互感电路的计算。
9、三相电路: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对成三相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功率的测量;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中性点位移。
10、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概念,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非正弦周期电压、电流的平均功率
11、拉普拉斯变换: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的复频域形式,复频域阻抗和复频域导纳;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初始状态的处理;运算电路;复频域分析法分析计算动态电路。
12、网络函数:网络函数的定义,零极点;零极点分布与时域响应的关系。
13、网络方程的矩阵形式:图论的基本概念,关联矩阵、基本回路矩阵、基本割集矩阵;结点方程、回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14、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的端口条件及其Y、Z、T、H四种参数方程和参数的计算,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网络的联接。
15、非线性电路简介:非线性元件的动态参数,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简单分析方法。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分专题讲授,留下思考题。为了使教学的效果明显,我们不但
要求内容新颖、有针对性,而且力求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灵活,课内、课外相结合,让
学生喜闻乐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比如采用课堂讲授与习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序 | 教学环节 | 教 | 实 | 上 | 讨 | 课 | 合 |
号 | 课程内容 | 学 | 验 | 机 | 论 | 外 | 计 |
1 |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 6 | 2 | 6 | 12 | ||
2 |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 4 | 4 | 8 | |||
3 | 线性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 6 | 6 | 12 | |||
4 | 电路定理 | 6 | 6 | 12 | |||
5 | 线性电路的分析及电路定理的习题课 | 2 | 4 | ||||
6 | 一阶电路 | 6 | 2 | 6 | 12 | ||
7 | |||||||
相量法 | 2 | 2 | 4 | ||||
8 |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 8 | 8 | 16 | |||
9 | 正弦稳态分析的习题课 | 2 | 4 |
10 |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 4 | | | | 4 | 8 |
11 | 三相电路 | 4 | | | | 4 | 8 |
12 |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 4 | | | | 4 | 8 |
13 | 拉普拉斯变换 | 6 | | | | 6 | 12 |
14 | 网络函数 | 2 | | | | 2 | 4 |
15 | 讨论课 | | | | 2 | 2 | 4 |
15 | 网络方程的矩阵形式 | 4 | | | | 4 | 8 |
16 | 二端口网络 | 6 | | | | 6 | 12 |
17 | 非线性电路简介 | 4 | | | | 4 | 8 |
18 | 总复习 | | | | 2 | 2 | 4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72 | | | 8 | 80 | 160 |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电路》(第四版)邱关源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简明电路分析基础》李翰逊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电路理论基础》周守昌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电路分析》王楚、余道衡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六、补充说明
大纲制定者:宗伟
大纲校对者:李世琼
大纲审定者:宗伟
制定日期:2006.6.26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