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事实上,法律并无明确禁止父母行使探视权时接走孩子短期居住的规定,不过,这并不代表当事人可以随意行使探视权。实践中,一般常用的探望方式有:逗留式探望和看望式探望,具体如下:1、逗留式探望,是在约定或判定的时间内,由探望人把孩子领走,并按时送回被探望子女的方式。所以,要将孩子带走短期居住的,其实就是一种逗留式探望。2、看望式探望,则仅是在一定时间内由探望人探望,不能将孩子领走。这两者比较看来,看望式探望一般时间较短,方式灵活,但其实会不利于探望权人和子女的深入交流。而逗留式探望时间较长,有利于探望权人和子女的深入了解和交流。所以,实践中更多探望权人希望采用这种探望方式,将孩子带走短期居住便对探望权人有更大的优势。不过,对逗留式探望孩子,从有利于小孩成长的角度,要求如下:1、要求探望权人应该有较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2、探望权人及其近亲属不得有不良生活习惯或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情形;3、要求子女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一般只有在子女寒、暑假或其他假期才能适用。不过,不管是哪种探望,其实只要父母双方协商一致,不管是短期居住,还是长期居住,都不是大问题。但是,双方协商时,最重要的是必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一、民法典中婚内探视权是否可以单独起诉民法典规定,子女探望权是在夫妻离婚后才会产生的,所以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存在探望权,不能单独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父母的探望权】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第3种观点: 探望权可以带走孩子过夜。夫妻双方无论谁获得小孩的抚养权,都不可以拒绝另一方前来看望小孩,相反获得小孩的一方还要予以配合。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探望权包括哪些内容探望权包括以下内容:1、探望权的主体为已离婚的父或母与其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予以配合;2、探望权的行使,享有探望权的主体执行人民已生效的离婚判决或双方生效协议的实质性内容;3、探望权的恢复,即中止的情形消失后,由人民通知双方,继续恢复执行生效的离婚判决的行为;5、探望的方式,目前子女探望权实现的方式中,一种是时间短、比较灵活的探望性探视;一种是逗留式的,一般时间较长,时间和地点都可以由父母约定或判决来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