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汽车 · 汽车咖啡馆
作者 | 远萍
编者按:9月28日,在汽车营造社第47期《轰鸣:解码汽车两项新国标》直播中,车主必读创始人宫涛、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张抗抗、车控 CHEK 合伙人洪泽鑫与主持人李德辉围绕近期公布的组合辅助驾驶和隐藏式门把手两项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展开深入讨论,从法规制定逻辑、行业影响、技术路线选择等多方面分享专业观点。
【本期主持】
汽车产业主编 李德辉
【本期嘉宾】
车主必读创始人 宫涛
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 张抗抗
车控CHEK 合伙人 洪泽鑫
以下是对话实录(经编辑整理):
一、新国标核心关注点:安全底线与技术适配的双重考量
宫涛:我只关注一个点 —— 国家部委给出的行业共同底线标准会卡在哪里。过去不同企业的产品对安全底线的设定差异很大,这一底线的明确对行业很关键。
张抗抗:我关注三点:一是新标严格后,辅助驾驶因采用保守策略会不会变得 “不好用”,这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二是安全要求提高后,激光雷达是否会成为必需,能否终结纯视觉与激光雷达路线之争;三是法规制定是否专业、细节,能否真正提升智能驾驶安全。
洪泽鑫:我关注两方面:一是测试标准界定,比如需应对哪些场景、性能达标要求;二是用户交互,比如脱手脱眼监测时间、用户使用前的学习要求。行业担心这种严苛标准会让第三梯队或起步阶段的辅助驾驶企业难进市场。
二、法规制定逻辑:保守导向下的安全优先与行业共识
宫涛:法规从来落后于市场节奏,且制定偏保守,而安全领域就需要保守。监管部委的要求比企业整体要求更保守、更安全,这是行业底线的重要保障,不会制约行业发展。
张抗抗:新标中 DMS 监控条款改得好。之前车企因消费者对 DMS 松紧度的争议左右为难,新标明确要求手眼双监测,用户不接管就启动风险降低措施,为车企减负,对社会、车企、消费者都有益。
洪泽鑫:法规里的困难场景(如道路施工、临停车辆),早期自动驾驶测试就有,只是新标未明确成功率等考核细节,仅模糊要求 “有有效对策且可验证”,整体算基准线。对消费者来说,这些场景的安全保障必需,不能因车型配置区别对待。
三、行业影响:技术路线分化与市场自然淘汰
宫涛:新标不会制约二三线企业,它是市场竞争形成共识后的产物。在高度竞争市场中,未脱颖而出的企业,即便没有新标也难发展,新标更多是规范市场。
张抗抗:到 2025 年,主流智驾供应商和自研车企都能应对新标,仅需增加研发测试投入、调整策略至保守方向,当前做不到的企业本就该淘汰。新标会影响技术路线,尤其对纯视觉路线有挑战。
洪泽鑫:新标推动行业透明化,要求车企明确功能边界,市场会按性能自然淘汰。此前理想、小米停售部分纯视觉车型就是信号。纯视觉方案应对小障碍物检测、施工路段避让不稳定,若新标严格实施,这类企业需多投入提升性能,否则可能被淘汰。
四、隐藏式门把手新规:争议小、安全导向明确
宫涛:该新规无争议,因隐藏式门把手已引发严重事故,缺陷明显。法规出台时间晚,给企业调整时间充足(至 2028 年全面落地),影响有限。部分企业已将门把手安全设计作为传播亮点,而很多企业此前强调隐藏式门把手,是因缺乏其他展示科技感的方式。
张抗抗:新规要求隐藏式门把手配机械备份并明确位置标识,解决了救援、使用困扰。不会召回过往车型,多数现有车型已有机械备份,仅需优化细节。隐藏式门把手的 “科技感” 可被电吸门、车外语音等替代,降低风阻作用微乎其微。
洪泽鑫:新规主要解决断电开门问题,未涉及碰撞后门锁变形难题。它不禁止隐藏式门把手,仅要求机械释放功能,部分企业取消隐藏式设计是为安全牺牲设计感,保留隐藏式则需增加冗余设计难度。
五、消费者权益保障:从责任界定到安全兜底
宫涛:国标作为行业安全底线,能避免企业激进策略带来的安全风险,为消费者构建更稳固的安全屏障,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保障。
张抗抗:新标实施后,辅助驾驶违规可明确责任,避免消费者 “吃罚单无证据追责”。隐藏式门把手的机械备份要求,也提升了消费者在极端场景下的安全保障。
洪泽鑫:压实线强标对消费者利好,若辅助驾驶导致压实线,消费者可凭记录要求车企召回、赔偿。隐藏式门把手的机械冗余要求,解决了过往非机械冗余设计断电无法开门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