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单元)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语文基础(40分)
1.写字测试。请工整、美观地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读拼音,写词语。(5分)
lǒnɡ zhào fènɡ xì fèi ténɡ yǐn bì suí yù ér ān ( ) ( ) ( ) ( ) ( ) 3.选出下面带点的字正确的读音,并用“√”表示出来。(3分) 风号浪吼(háo hào) 一模一样(múmó) 不可计数(shǔshù) ...4.补充词语。(6分)
昂( )东( ) 漫天( )( ) 齐头( )( ) 引人( )( ) ( )不( )惜 若( )若( ) 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3分)如果……就…… 虽然……但是…… 即使……也……
( )明天下雨,登山活动( )改在下星期天举行。 ( )上面的石块再重,小草( )能从下面钻出来。 ( )蟋蟀只有柔弱的工具,( )它们建造的住宅却是伟大的工程。
6.下面哪些句子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打“√”。(3分)(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
(2)那又高又厚的磨刀石,被磨得像一道弯弯的月牙。 ( ) (3)几片顽皮的菜叶悄悄地顶起被子探着脑袋张望。 ( ) 7.按要求写句子。(3分)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苏轼写的。(在原句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2)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发生了这样的事,怎么不叫人生气呢?
小学四年 班 姓名 考号
(3)那声音把大地震得颤动起来。(仿写句子)
8.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3分)
(1)《蟋蟀的住宅》作者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创作了著名作品《昆虫记》。 ( )
(2)成语“胸有成竹”讲的是北宋画家文于可的故事,意思是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 )
(3)《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叶圣陶先生,写了作者三次经过“鸟的天堂”。 ( ) 9.根据平时的积累,完成填空。(6分) (1)我能把对联补充完整。(2分) 天连水尾水连天。
(2)根据意思写诗句。(2分)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观看的人就在庐山之中。 ,
(3),这两句诗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灰心,总会有新的契机出现。(2分) 10.语文实践。(5分)
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请你讲讲你曾经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
起来。(《观潮》选段)
11.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 、 、 三个方面对潮水进行了介绍,按照从 到 的顺序描写。(5分)
12.用“ ”划出描写人群的句子。(1分) 13.请用“”划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2分) 14.这部分内容主要写 (2分)
(二)课外阅读(20分)
的昙花 ①我曾见过那娇嫩多姿的荷花,目睹过深红似火的玫瑰花,但令我情有独钟的还是那摆放在我家客厅里的昙花。 ②它是爷爷搬家时端来的。起初我觉得它毫不起眼,只有两片粗糙扁平、碧绿色的大叶子,经过风吹日晒,碧绿色的叶片上积起一层薄薄的灰尘和沙土。自从发生那件事以后,我才真正发现了在“庐山云雾”背后的昙花,才真正了解了那变幻莫测、神秘奇特的瞬间美。 ③那是在六月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昙花仿佛受不了那种受冷落的感觉,决定把这几年积累的营养释放出来——开花,让大家刮目相看。这一件从没见过的新鲜事儿顿时引起全家人的关注,我们一眼不眨,耐心仔细地观察着昙花的一举一动。只见昙花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一个又一个微妙的变化。渐渐地,渐渐地,昙花由小变大,成了一个大大的、洁白无瑕的花骨朵,柔软得好像丝绸一般,真可谓是“天下第一奇景”。过了一会儿,花瓣慢慢张开,犹如玉制的紧口杯。从顶部看去,里面仿佛飘着薄薄轻纱,一颗颗芝麻大小嫩黄的花蕊伸出来,独具风姿,同时微微散发出一阵阵清新淡雅的香味。第一次发现它的香味比什么花香都好闻,我被深深地陶醉了!可是过了几个小时,美丽的花
瓣就萎缩了,真是“昙花一现”啊!
1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奇特——( ) 关注——( ) 微妙——( )
16.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4分)
情有独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昙花一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曾见过那娇艳多姿的荷花,目睹过深红似火的玫瑰花,但令我情有独
钟的还是那摆放在我家客厅里的昙花。”这句话作者运用了 的方法,突出了昙花的 之情。(2分)
18.自从那件事以后,我才真正发现了在“庐山云雾”背后的昙花,才真正了
解了那变幻莫测、神秘奇特的瞬间美。(2+2分) (1)“自从那件事以后”中“那件事”指 。
(2)“庐山云雾”在这里指 19.“那变幻莫测、神秘奇特的瞬间美”表现在哪里?请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2分) 20.请从文中摘抄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简单说说你喜欢的原因。(3分)
21.把文前的题目补充完整。(2分)
三、习作(30分)
22. 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景色令人迷恋。一条小河,一片田野,一座高山,一处街心花园……都会展现出独特的景色。请你选择一处你最喜爱的景物,抓住特点写一写。题目自定。
20**—20**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单元检测题
(三四单元)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语文基础(40分)
1.写字测试。请把下面的诗句端正、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里。(3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读拼音,写词语。(5分)
xùn chì nínɡ shì shì hòu zhī shé huā luò
( ) ( ) ( ) ( )
3.查字典填表。(3分) 要查的字 音序 部首 用“√”标出带点的正确解释 欺侮 .任凭 . ①欺骗;②欺负。 ①依靠;②证据;③由着,听任。 4. 比一比,再组词。(4分)
拆( ) 疑( ) 辟( ) 稿( ) 折( ) 凝( ) 僻( ) 搞( ) 5.根据意思,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1)指忍受不了某种麻烦。 ( ) (2)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 ( )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如( )添( ) 胆小( )( ) ( )风( )作
汗( )功( ) ( )不( )让 雪花( )( ) 7.照样子,写词语。(4分) 例子:生气勃勃 例子:蹦蹦跳跳
8.请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修辞方法。(4分) 拟人 比喻 夸张 设问 反问
①下蛋的时候,它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 )
②猫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
③这样的一只母鸡难道不伟大吗?( )
④幸福是什么?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
事情。( )
9.照样子,仿写句子。(4分)
①白鹅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先 ,再 ,然后。
②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 ,也 。
10.语文实践(5分)
你家里或你朋友家养过什么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有什么可爱之处?请给大家介绍一下,并抓住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写几句介绍词。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做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的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
11.文段选自童话《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许多童话故事,如:《》《》等。 (3分)
12.短文中“逃窜”的意思是( )(2分)
A逃跑,流窜。本文指孩子们跑到巨人花园,未经允许,被发现仓皇逃跑。 B逃跑流窜。本文指孩子们面对巨人的训斥吓得乱跑,反衬出巨人的无情。 13.反复朗读画“—”的句子,体会语气。(2+2+1分)
巨人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想象出他的神态动作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应读出( )的语气。(A怨恨、愤怒的 B生气、悔恨的) (二)课外阅读(20分) 鹌(ān)鹑(chún)
⑴有一回,正好是中秋节前夕,我跟父亲去打猎。那时沙鸡还小,父亲不
想打它们,就到黑麦地旁边的小橡树丛那里,这种地方常常有鹌鹑。那里草不好割。因此草好久没人动过了。花很多,有箭薯、豌豆、三叶苹、挂钟草、毋忘我花、石竹。我同妹妹或者女仆到那里去的时候,总是采上一大把。可是我跟父亲去就不采花,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有失猎人的身份。
⑵忽然之间,猎狗宝贝儿踞地作势。我父亲叫了一声:“抓住它!”就在宝
贝儿的鼻子下面,一只鹌鹑跳起来,飞走了。可是它飞得很奇怪:翻着跟头,转来转去,又落到地上,好像是受了伤,或者翅膀坏了。宝贝儿拼命去追它……如果小鸟好好地飞,它是不会这么追的。父亲甚至没法开,他怕散弹会把狗打伤。我猛一看:宝贝儿加紧扑上去一口咬住了!它抓住了鹌鹑,叼回来交给父亲。父亲接过鹌鹑,把它肚子朝天放在掌心上。我跳了起来。
⑶□怎么啦□我说□它本来受伤了吗□
⑷“没有,”父亲回答我说,“它本来没受伤。准是这儿附近有它一巢小
鹌鹑,它有意装作受了伤,让狗以为捉它很容易。”
⑸“它为什么这样做呢?”我问。
⑹“为了引狗离开它那些小鹌鹑。引走以后它就飞走了。可这一回它没考
虑到,装得过了头,于是给宝贝儿逮住了。”
⑺“那它原来不是受了伤的?”我再问一次。
⑻“不是……可这回它活不了啦……宝贝儿准是用牙咬了它。”
⑼我靠近鹌鹑。它在父亲的掌心上一动不动,耷拉着小脑袋,用一只褐色
小眼睛从旁边看着我。我忽然极其可怜它!我觉得它在看着我并且想:“为什么我应该死呢?为什么?我是尽我的责任,我尽力使我那些孩子得救,把狗引开,结果我完了!我真可怜啊!真可怜!这是不公平的!不公平!”
⑽“爸爸!”我说,“也许它不会死……”
⑾我想摸摸鹌鹑的小脑袋。可是父亲对我说:“不行了!你瞧,它这就把
腿伸直,全身哆嗦,闭上眼睛了。”
⑿果然如此。它眼睛一闭,我就大哭起来。
14.给第3自然段标上标点符号。(3分) 15.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4分) 鹌鹑飞得很奇怪,表现在
它故意这么飞,是为了。
16.你认为那是一只怎样的鹌鹑?请你用一两句话赞美一下鹌鹑。(3分) 。
17.读文章回答问题。(1+3分)
“果然如此。它眼睛一闭,我就大哭起来。”这句子中,“果然”的意思是,我大哭的原因是 。
18.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2分) 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是( )。
A、过分的装腔作势只会害了自己。B、不能随意残害动物。 C、赞扬了为子女牺牲生命的伟大母(父)爱。 19.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4分)
三、习作(30分)
20.习作。
童话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因而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写一个小童话呢?请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
20**—20**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单元检测题
(五六单元)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语文基础(40分)
1.写字测试。请把下面的诗句端正、美观地抄写在横线上。(3分)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读拼音,写词语。(5分)
ɡōnɡ diàn cōnɡ yù yǎn yìnɡ lǎn duò hónɡ rùn ()()()() () 3.比一比,再组词。(4分)
旋( ) 堤( ) 栽( ) 稳( ) 旅( ) 提( ) 载( ) 隐( ) 4.选择正确的词义。(3分)
A 接近,挨近 B 依靠 C 信赖
(1)
我
们
的
船
渐
渐
靠
岸
了
。
(
)
(2) 他做事很可靠,你不必担心。( )
(3)数不清的条石,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
(
)
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气( )雄( ) 金( )辉( ) ( )( )气爽 清波( )( ) 理( )当( ) ( )( )亲情 6.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打“√”,错的打“×”。(4分)
(1)“孤帆远影碧空尽”和“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尽”的意思是“完了”。 ( ) (2)《颐和园》这篇课文是按照游览地点的变换顺序来写的。 ( ) (3)“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
么大。”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 (4)《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过故人庄》都是描写送别好友的惜别之情。 ( ) 7.按要求变换句式。(6分)
(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缩句)
(2)树叶在空中飞舞。(改写成比喻句)
(3) 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病句)8.根据平
时的积累,完成填空。(5分) (1)树红树碧高低影,。 (2),半帘花影月笼纱。
(3)《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 所写,诗中描写送别场面的诗句是“,。”
9.语文实践。(4分)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生活中,一定有人帮助过你,请你借这次机会向帮助过你的人写几句话表示感谢吧!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节选自《搭石》
10.在短文( )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1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片段中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事例,突出了山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心灵。(5分)
(二)课外阅读(20分)
弯弯的小路
⑴骄阳似火。近中午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
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
⑵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
挤。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怎么办?
⑶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千万别动!”人群立时静下
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吃果子的人嘻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这姑娘,正是她自己。“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姑姑,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
⑷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
了红晕,似一朵乍(zhà)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
花……
13.联系上下文,将下列的词换个词,意思不变。(3分) 立时( ) 乍放( ) 吵嚷( )
14.请用波浪线画出一句比喻句。(2分)
15.文章中两次写到姑娘的泪水。第一次姑娘“掩而哭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6.画线句子中的“风”表面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7.为短文确定中心思想:( )(3分)
A、本文表现了果农丰收的喜悦。 B、本文表现了姑娘心情变化。 C、本文表现老人、妇女等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18.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30分)
19.习作。(30分) 题
目
:
迷
人
的
_______
提示:请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一处景物, 字数不限。
20**—20**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单元检测题
(七八单元)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语文基础(40分)
1.写字测试。请把下面的诗句端正、美观地抄写在横线上。(3分)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 读拼音写词语。(5分)
tuī jiànróng qià mǐng jié yào wǔ yáng wēi
( )( ) ( ) ( ) 3. 比一比,再组词。 (4分)
燥( ) 篇( ) 振( ) 幻( ) 躁( ) 编( ) 震( ) 幼( ) 4. 请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出乎( )( ) ( )云( )雾 ( )( )若狂 ( )和( )丽 灯红( )( ) 得意( )( ) 5.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写上序号。(3分)
浓:A稠 B 颜色深 C程度深 ①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显得虎虎有生气。( ) ②爸爸下班了,我为他沏了一杯浓茶。( ) ③最近,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6.给这个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把答案的序号填在此处)(2分)“这篇文章( )字数不多,( )内容丰富,算得上是一篇佳作。” A、虽然……但是…… B、因为……所以…… C、不但……而且…… D、不是……就是…… 7.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打“√”,错的打“×”。(3分)
①“哲”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zh”;“傲”用音序查字法,应查“ɑo”。( )
②“那个城市太小了,才巴掌大的地方。”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 )
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状物的文章。 ( ) 8. 请给下面两个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3分) ① 那又是为什么呢 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② 为什么 中华不振啊 伯父叹了口气 没有再说什么 9. 按要求写句子。(4分)
①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改为反问句)
②我们中队制定了环保活动方案和决心。(修改病句)
③妈妈告诉女儿:“明天我和你去公园玩。”(改为转述句)
④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的手法改写句子)
10.根据平时的积累,完成填空。(7分)
①小明学习不认真,贪玩,我会用陶渊明的名言“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 ”来劝他。(2分)
②周恩来十二三岁的时候就立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志向,令人佩服。关于这样的立志名言,你肯定也收集了一些,请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写下来: 。(1+2分)
③请你默写一句自己喜欢的有关探索科学的名言: 。(2分)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在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chēnɡ chēn)腰,惩处(chǔ chù)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
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段) 11.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2分) 1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4分)
左顾右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衫褴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___”画出体现出“中华不振”的句子。(2分) 14.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周恩来是怎么想的?(2分)
(二)课外阅读(20分) 一罐果酱
[美]埃德加·布莱索
记得有一年,我丢了工作。在那之前,父亲所在的工厂倒闭。我们全家就只靠妈妈为别人做衣服的收入生活。
有一次妈妈病了几周,没法干活。因为没钱付电费,家里被电力公司停了电,然后被煤气公司停了煤气。最后要不是因为健康部门为了公共卫生的原因制止了自来水公司,我家就会连水也没有了。家里的食品(框、筐)空空如也,幸亏我家有个小菜园,我们只好在后院生起柴火煮菜充饥。
一天,妹妹放学回家,兴冲冲地说:“我们明天要带些东西到学校去,捐给穷人,帮助他们(度、渡)过难关。”
妈妈正要冲口而出:“我不知道还有比我们更穷的人!”当时外婆正和我们住在一起,她赶紧拉住妈 妈的手臂,皱皱眉,示意她不要这么说。 “伊娃,”外婆说,“如果你让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她会永远等待别人的帮助,这样的人怎么能振作起来, 怎么能当上‘富人’呢?咱们不是还有一罐自家做的果酱吗?让她拿去。一个人只要还有力量帮助别人,他就是富有的。”外婆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张软纸和一段粉红色的丝带,把我家最后一罐果酱精心包好。第二天,妹妹欢快而自(豪、毫)地带着礼物去帮助“穷人”了。
直到今天,拥有3家酒店的妹妹仍然记得那罐果酱。无论是在公司里,还
是在社区里,一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妹妹总认为自己应该是“送果酱”的人。
15.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字,对的打“√”。(3分) 16.把下面句子换一种说法。(2分)
因为没钱付电费,家里被电力公司停了电。(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____”线在文中画出表现家里生活困窘的句子。(2分)
18.“外婆”认为怎样的人是富有的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择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6分)
(1)她会永远等待别人的帮助,这样的人怎么能振作起来,怎么能当上“富人”呢?( )
A.应该从小就不富装富,这样才能成为富人。
B.要想成为富人,就不要等待别人的帮助,自己要首先振作起来,努力奋斗。 C.等待别人帮助的人就会没有出息,穷人就是这样的。
(2)一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妹妹总认为自己应该是“送果酱”的人。( ) A.妹妹在自己的酒店里制作了很多果酱,常常送给她认为需要的人。 B.妹妹从小养成了善待他人、帮助他人的习惯,她乐于助人。 C.妹妹不仅自己送别人“果酱”,还带动家人送别人“果酱”。 20.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30分)
21.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掌握了书信书写要求的格式,请你按书信的格式要求给你远方的亲人(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等等)写一件生活中有趣的事
情。让他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题
四年级语文
(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基础(40分)
1.写字测试。请把下面的诗句端正、美观地抄写在横线上。(3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Shan 2.读拼音,写词语。(5分)
miáo huìzhì huìjìng jì bǐng xī níng shì
小学四年 班 姓名 考号 ( ) ( ) ( ) ( ) 3.比一比,再组词。(4分)
崇( ) 魂( ) 厉( ) 遵( ) 祟( ) 魄( ) 历( ) 蹲( ) 4.圈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3分) 默默无蚊( ) 枝拆花落( ) 气魂雄伟( ) 有杯无患( ) 资态不一( ) 金壁辉煌( ) 5.查字典,填空。(4分)
用音序查字法查“漫”,应先查音序___,再查音节___。
“漫”在字典里的解释有五种:①水过满,向外流 ②到处都是 ③莫,不要 ④不受约束,随便 ⑤广阔,长。 “漫天风沙”的“漫”应选第___种解释。“长夜漫漫”的“漫” 应选第___种解释。 6. 选词填空。(3分)
赞赏 游赏 观赏
(1)公园里的桃花开了,我们一起去( )吧!
(2)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 )。 (3)这个有骨气的青年人,赢得了老板的( )。
7.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4分)
(1)“闷”字是多音字,“闷热”的“闷”读“mèn”。 ( )
(2)《颐和园》一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来移步换景,展现了颐和园内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美丽景观。 ( )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
(4)“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个句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长廊之长,间数之多的特点。 ( ) 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4分)
(1) 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改为陈述句)
(2)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改为比喻句)
(3)我写字很快。我写字很漂亮。 (请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话。)
(4)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克服了错误。(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9.根据平时的积累,完成填空。(6分) (1)清风明月本无价 (2)莫以善小而不为,
(3)三月桃花 ,四月 。 (4)既异想天开,又,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 去探求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5)许多名胜古迹旁有名人留下的楹联,你能写下一副来吗?(要注明是哪儿的名胜)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语文实践。(4分)
在本学期的读书活动中,我读了不少童话故事书,有《》 《》《》 ,其中我最喜欢 (谁) ,因为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shì sì ),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xiànɡ xiānɡ);鹅的步调从容,大模(mó mú)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xiànɡ xiānɡ).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节选自《白鹅》
11.用“√”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12.作者在这段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好在哪里?(3分)
13.作者运用________来突出鹅的特点。鸭步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鹅步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4.你喜欢这只鹅吗?为什么?(2分)
(二)课外阅读。(20分)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的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苦万分,埋怨命运不好。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他们的埋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绘画呢?”
接着,他又对眼睛瞎的孩子说:“你的虽然眼睛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 灵活]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好了。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闹 热闹]的干扰,使精神高度集中。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觉得失明倒有利。因为,他可以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 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后来,耳聋的孩子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也成为音乐家,闻名世界。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感激 感动],拉着老人的手连声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切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5.用“﹨”划去[ ]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4分) 16.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抱怨( ) 影响( ) 名扬四海( )
17.文中最后一段中的“它”是指________________ 。(2分)
18.文中的哪句话最有教育意义呢?请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2分)你从自己加了横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什么?(2分)
19.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20.读完短文,你想对谁说出心里话呢?是文中的老人或孩子?还是自己或身边的朋友?快写下来吧!(3分)
三、习作(30分)
21.习作。(30分)
同学们,在你们的经历中,一定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请你选择一样写下来吧! 提示:1.题目自拟;2.把事情经过写清楚,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ijiahaobaidu.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